晚清民初,日本有不少“中国控”漂洋过海而来,深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了地道的“中国通”。
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以日记、散文、书信等形式保留下来,影响着当时日本社会对中国的舆论,甚至记录了很多中国人都不知晓的真相……
有人抱着朝圣的心情而来,却看到当时正逢乱世、军阀割据的满目疮痍;
有人带着不伦之恋的情伤而来,却被闽南一带的风土人情打动,开始了治愈之旅;
有人混迹名流之中,和严复、张元济等知识分子,甚至清肃亲王等皇室政要喝茶聊天;
有人深入市井民间,大江南北衣食住行全细节记录,还给了上海“魔都”的名号……
这些不为大多数中国人所知的珍贵文字记录,被一一收录在《东瀛文人·印象中国》之中。
共5本游记,地理跨度北至东北,南至香港;
时间跨度早至清末1899年,晚至民国1933年;
登场人物上到王爷、政客、革命家、文坛领袖,下到脚夫、娼妓、乞丐、烟鬼。
不同时空、层次的社会观察、市井描摹,多角度还原了有血有肉的中国历史现场。
◎日本人留下的观察记录,还原当时的中国历史现场。
这套书,为想要了解中国清末民初那段历史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深入的视角。
日本人带着他们的评价系统看待中国,会记录下很多带有“异域色彩”、但其实是当时中国人习以为常的习俗和景象。
甚至还有很多他们和当时文人、政要的珍贵往来记录。
◎既是历史资料,更是对话、书信、戏剧、手记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可读性很强。
这套书,在卷帙繁多的游记文字中,选择了日本文人的作品,作者有小说家、诗人、学者……
他们都是一代文豪,文字或婉约或犀利,且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芥川龙之介(1892~1927)
《中国游记》作者
日本近代著名小说家。他与森欧外、夏目漱石被称为20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坛上的三巨匠。
他熟读中国古代典籍,以短篇小说《罗生门》《鼻子》《地狱变》等知名于世。
谷崎润一郎(1886~1965)
《秦淮之夜》作者
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备受周作人推崇的“日本文坛的骄子”。
曾经在1958年、1960~1965年7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佐藤春夫(1892~1964)
《南方纪行》作者
日本诗人、小说家、评论家,郁达夫崇拜的日本作家,太宰治的老师。
他熟读中国古代典籍,以《田园的忧郁》等为中国读者熟知。
内藤湖南(1866~1934)
《禹域鸿爪》作者
在日本汉学界享有“东洋史的巨擘”美誉,中国学“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
自幼受汉学熏陶,曾投身报界,后来在京都大学任东洋史学第一讲座教授。
村松梢风(1889~1961)
《中国色彩》作者
日本作家,大正时代知名的“中国通”。
代表作《魔都》,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社会人情。书中,上海第一次被称作“魔都”。
著名翻译家、村上春树《1Q84》译者施小炜领衔翻译,从定稿到出版发行,其间酝酿了20年。
原汁原味再现了不同作家的文字风貌,每本翻开都是独特、鲜活的阅读体验。
一条生活馆购买《东瀛文人·印象中国》5本套装
限时特价128元 日常售价145元
每套还有译者施小炜的亲笔签名
特价时间8.8日~8.10日
长按上方二维码 识别购买
● ● ●
《中国游记》
理想 VS 现实,随处可见的芥川式戏谑调侃
《中国游记》
芥川龙之介 著
施小炜 译
205页
1921年年初,芥川龙之介以海外视察员身份访华,进行了长达四个月的中国漫游,相继游历了上海、杭州、苏州、镇江、南京、芜湖、长沙、洛阳、北京等地。
《中国游记》以文学的笔法,记录了1921年中国的浮世风光、名人轶事。
那时的中国正逢乱世,军阀割据,对中国心仪已久的芥川龙之介不加掩饰地流露出了对现状的不满与失望:
芥川在西湖楼外楼用餐
图片来自网络
他去看钱塘名妓苏小小的墓,不过是个“毫无诗意的土馒头”;
面对波光粼粼的西湖,好不容易找到了《水浒传》小说般的感觉,却被劝买糖果的小贩打扰了兴致;
古扬州城里找不到杜牧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的情趣,闻着古运河水的臭味,意欲吟怀的诗性大伤……
在中国旅游时的所见和芥川心中的中国印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内容导读
● ● ●
《秦淮之夜》
中国之于日本人,越想抗拒越被吸引
《秦淮之夜》
谷崎润一郎 著
徐静波 译
160页
谷崎润一郎曾两度来华。1918年,他只身到中国东北、华北、华中等地游历,1926年年初,他又在上海结交了郭沫若、田汉、欧阳予倩等作家和影剧界人士。
《秦淮之夜》是他在1918、1926年两次游历中国后,所写的游记、日记、散文等作品合集。
既有对江南水乡风景人物的描摹,也有和中国文化名流们的往来细节,以及他作为一个外国人对中国当时的戏剧、美食等文化的介绍、评论。
谷崎访华曾入住上海“一品香”旅社
图片来自网络
读了崇尚神韵缥缈的中国诗,然后吃的是滋味刺激的中国菜,觉得这里面有明显的矛盾。
但又一想,能把这两个极端调和起来融为一体,这才显示出中国的伟大。
我觉得能做出如此复杂的菜肴,然后又能痛痛快快地饮食一番的国民,总而言之是伟大的国民。
精彩文摘
● ● ●
《南方纪行》
带着“不伦之恋”的情伤,踏上一场治愈之旅
《南方纪行》
佐藤春夫 著
胡令远、叶海唐 译
148页
在《南方纪行》中,佐藤春夫曾提到“总归是与有夫之妇,且是朋友之妻的女人堕入了情网”。这便是佐藤春夫与谷崎润一郎夫人千代子的“不伦之恋”。
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也为了忘记千代子夫人,佐藤春夫决定离开日本,到中国寻找心灵的慰藉。
这次旅行促成了《南方纪行》的写作,也留下了反映佐藤春夫年轻时细腻、感性的文字。
佐藤在华期间曾入住上海万岁馆
图片来自网络
我现在感到,中国音乐是有意识地狡猾,先予人以喧嚣,刺激人的心灵与耳朵,等到人们对此已习惯、能够忍受之时,才加入音乐真正的中心——歌声,优雅地抚慰人们的心灵和耳朵。
换言之,这就像爱与憎同时涌上心头,爱的感觉会因憎的存在而更加强烈一样。
中国音乐中隐藏着的东西,不是略似古代悲剧作者使人情绪高涨、涕泪交加的秘密吗?古代的悲剧作者们,总是在设置无限的纠纷之后,再给予单纯的净化。
精彩文摘
● ● ●
《禹域鸿爪》
遍览人文古迹名山大川,混迹中国上流社交圈
《禹域鸿爪》
内藤湖南 著
李振声 译
294页
1899年年末,内藤湖南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国土。三个月中走访了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武汉、杭州等地。
《禹域鸿爪》收录了内藤湖南写作的七种中国游记,除观览景物、登临怀古外,书中还留下他与严复、张元济、文廷式等知识分子的笔谈记录,以及与清肃亲王等重要人物的交谈概况。
内藤湖南(右一)与中国学者罗振玉(中)合影
图片来自网络
苏州有一笑话:尝有北京人,至苏州游,观北寺,指其大塔,问苏州人塔名。苏州人云:“北寺塔。”
苏州音北寺塔,类近北京音之“不是塔”,北京人大觉怪异,云:若不是塔,此究系何物?苏州人复以苏州音之北寺塔对之,北京人益不解。
南北语音之异,竟有若此者!
精彩文摘
● ● ●
《中国色彩》
上个世纪20~30年代中国民众生活纪录片
《中国色彩》
村松梢风 著
徐静波 译
214页
十年间,村松梢风来过中国近十次,他对中国从生疏到熟识、从憧憬到痴迷,甚至幻想过若无家累:
“就一个人到中国去,寻找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在那儿做一个无名的中国人而终老一生。”
《中国色彩》中花了非常多的篇幅,描写了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无所不涉,比如花艇、尼姑庵、吃瓜子等。
当时的茶馆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人食西瓜子的习惯由来已久。西瓜子有消除脂肪之毒的功效,从生理上而言,像中国人那样大量食用高脂肪食物,也有必要常食西瓜子。怪不得中国人常食用瓜子。
不管到哪儿去,只要端上茶来必同时奉上瓜子。到艺人馆去也好到娼妓馆去也好,客人到了那儿后立即端来茶和西瓜子。西瓜子都是放在盘子里的,她们便一小把放在桌上一粒粒为你嗑开。
但是若是吃不惯瓜子的人要顺利地嗑开瓜子壳,好歹也算一个中国通了。
精彩文摘
长按上方二维码 识别购买
更多精选好物,请点击
▼点这里,看看日本人眼中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