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研究发现毛囊形状差异或使痤疮发作风险上升。
图片来源:Pixabay
来源 the Guardian
作者 Hannah Devlin
翻译 祖玮佳
全球首个针对痤疮患者的基因研究为重症患者的新疗法指明了方向。
这项研究对近 27000 人(包括 5602 名痤疮重症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在皮肤病患者中更为常见的基因差异。研究人员发现,许多基因突变影响了毛囊的形成,这些突变此前从未认为是皮肤病的风险因素。研究人员认为,毛囊形状的差异或使一些人的皮肤更易滋生细菌,为痤疮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该研究团队来自英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Research,NIHR)位于盖伊和圣托马斯医院(Guy’s and St Thomas’ hospital)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他们希望这项研究发现能催生更有效的痤疮药物。
皮肤科主任乔纳森·巴克(Jonathan Barker)教授领导了这项研究,他表示几十年来对痤疮治疗的研究收效甚微。
“此前从未有人针对痤疮进行遗传学研究,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乔纳森·巴克教授说,“洞悉某种疾病的遗传基础后,我们就可以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他补充,让患者更早接受更有效的治疗这点非常重要,这样他们痊愈后就不会留下疤痕。
痤疮是一种常见皮肤疾病, 11~30 岁人群中有 80% 受其困扰。痤疮会导致斑点、油性皮肤,有时引起灼热或触摸时疼痛。痤疮严重时会导致严重不适和痛苦,并可能留下永久性癜痕。
目前治疗痤疮最有效的药物是异维A酸,但研究小组表示这种药物副作用显著,包括肌肉疼痛、皮肤干燥,孕妇使用还会导致出生缺陷。
该研究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研圈”。如需转载,请在“科研圈”后台回复“转载”,或通过公众号菜单与我们取得联系。原始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阅读论文解读及推荐
点击👉关注领研网论文频道。
▽ 精彩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