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之所以能够沟通,不同语言的句子之所以可以翻译是因为这些 句子之间有相同的句义,即这些句子之间有对应关系。一般说,各种语言的字、词、词 组不一定有确定的对应关系。1982年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提出了称为语言模式的翻译 单元(即语义单元表示)的概念,指出了句子是由语义单元表示所组成,语义单元在各 语言中的表示之间有对应关系。并且指出,语义单元表示不仅可以由词、词组组成,而 且还可以有变量。例如,<主语句子>、<句一(减)主语>、as<一类副词>as possible,其中, <主语句子>、<句一主语>、<一类副词>都是变量。变量的值可以是满足一定条件的词、 词组、语义单元(表示)构成的集合中的一个元素。这里的一定条件是指类型相同,即具 有相同语义特征。也就是说句子不是由语义单元表示线性排列所组成,而是由语义单元 表示交错所组成。显然,有些语义单元,不是所有的自然语言中都有其对应的语义单元 表示。如汉语的“叶公好龙,,和“中午”在英语中并没有对应的语义单元表示。
参考链接
子主题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