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飞、邓中翰入选美国工程院院士,多位华人上榜

2020 年 2 月 7 日 机器之心

机器之心报道

机器之心编辑部

今日,美国工程院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单,包括 87 名院士和 18 名外籍院士。


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领域专家的最高专业荣誉之一,以表彰入选者「在工程研究、实践、教育等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在新兴领域技术做出的开拓性工作和传统工程领域中的重大贡献」以及「在开发/实施工程教育方面的创新贡献」。

在今年 10 月 4 日于华盛顿举办的 NAE 年度会议上,这些新当选的成员将被正式任命。

在本次的入选名单中,包括我们非常熟悉的机器学习研究者、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电子集团创始人和董事长邓中翰。


李飞飞 教授因提出 ImageNet 以及在机器学习、视觉理解等领域的贡献而被我们所知。李飞飞在 2018 年当选 ACM Fellow,其 ImageNet 论文在 CVPR 2019 获经典论文奖。

2016 年 11 月,李飞飞加入谷歌云团队,成为当时谷歌云人工智能团队领导者。 两年之后(2018 年 9 月),李飞飞教授重回斯坦福,开启「以人为中心的 AI 计划」(Human-Centered AI Initiative,HAI)。 该项目由李飞飞和斯坦福大学前教务长 John Etchemendy 共同主导,Chris Manning 也参与其中。

这一次,因「为建立大型知识库研究机器学习和视觉理解做出贡献」,李飞飞教授入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邓中翰 ,1968 年生,南京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微电子学、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系统专家,同时也是中星微电子集团创始人和董事长。

邓中翰 1992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后留学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于 1997 年取得经济管理硕士、物理学硕士和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成为建校以来首位横跨理、工和商三学科的学者。 毕业后曾就职于 IBM 等公司。

1999 年 10 月,邓中翰回国并联合国家信息产业部在中关村共同创建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其担任董事长。 该公司于 2005 年 11 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 IT 企业。 此外,他还担任了星光中国芯工程的总指挥,成功打造出了中国第一个打入国际市场的星光中国芯,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

2004 年,邓中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劳动模范等。 2009 年(时年 41 岁)当选为中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本次邓中翰院士入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的原因为: 开发出了世界上首个 CMOS 单芯片网络摄像头以及中国监视视频和音频编码(Surveillance Video and Audio Coding,SVAC)视频标准。

其他华人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入选名单上有多位华人。 机器之心进行了整理,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姓名: 刘镇钦

机构: 弗吉尼亚理工学院

入选理由: 因对于电力系统的计算策略和网络安全方面的贡献而当选。


刘镇钦是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教授,主要研究的领域是电网、电力和计算机工程等方面。 刘教授于 1986 年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席,2004 年获得 IEEE 电力与能源学会杰出电力工程教育奖,于 2014 年当选华盛顿州立科学院院士。 他在智能电网建设、配电网系统韧性等领域有深入研究

姓名: 曾亮

机构: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入选理由: 因对波的散播(scatering)和卫星的微波的远程感知理论上的贡献而当选。


曾亮是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教授。 他生于香港,并在 MIT 的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系获得博士学位。 曾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在于波的传播、计算电磁学、信号整合、电磁兼容等。


姓名: 俞久平

机构: 麻省理工学院

入选理由: 关于海洋工程和 OpenCourseWare 全球开放式高等教育方面的创新贡献

俞久平教授现任麻省理工学院机械与海洋工程学教授、Philip J. Solondz 工程学教授,是水动力学及海洋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在海洋波浪动力学、非线性波及仿鱼推进等研究方向上有着突出贡献。 俞教授于 1980 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至今。

同时,也是他创立了麻省理工学院(MIT)开放式课程的理念,并创造了 OpenCourseWare(OCW)公开课项目,自成立以来,麻省理工的开放式课程改变了全球高等教育的格局。 根据此项目,麻省理工对外开放超过 2200 门课程及海量的教学材料,包括高中生的资源。

姓名: 张捷

机构: 美国 GeoTomo 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入选理由: 促进地震地震学,地球物理成像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张捷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 GeoTomo 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CEO 与首席科学家职位。

张捷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1981 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地球物理学,之后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得地球物理学硕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1998 年创立 GeoTomo,领导公司开发用以勘探传统及非常规能源的创新成像技术,曾在美国《Fast Company》杂志的「100 位最具创意人士」的评选中排名第一。

2009 年后,张捷陆续在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从事勘探地球物理教学与科研工作。 2011 年回国后受聘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参考内容:https://www.nae.edu/224584/National-Academy-of-Engineering-Elects-87-Members-and-18-International-Members-



文为机器之心报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
加入机器之心(全职记者 / 实习生):hr@jiqizhixin.com
投稿或寻求报道:content @jiqizhixin.com
广告 & 商务合作:bd@jiqizhixin.com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邓中翰,中国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中星微电子集团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微电子学技术专家。带领“星光中国芯工程”团队研发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在国内外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历史,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通过自主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成功典范,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史文物收藏;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作为自主创新成果展出,是党和国家对星光中国芯工程历史性贡献给予的肯定和表彰。先后两次荣获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快讯】KDD2020论文出炉,216篇上榜, 你的paper中了吗?
专知会员服务
51+阅读 · 2020年5月16日
斯坦福&谷歌Jeff Dean最新Nature论文:医疗深度学习技术指南
CBInsights公布32家AI独角兽名单:中国10家美国17家
1号机器人网
5+阅读 · 2019年2月18日
百余位院士入选!中国科协公示一份重要名单
材料科学与工程
11+阅读 · 2018年12月21日
2018 ACL fellow 出炉,5人上榜,无中国学者
专知
4+阅读 · 2018年12月18日
京东与斯坦福达成战略合作 携手推进AI研究
京东大数据
3+阅读 · 2017年11月28日
Arxiv
8+阅读 · 2019年3月28日
CoQA: A Conversational Question Answering Challenge
Arxiv
7+阅读 · 2018年8月21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3月31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快讯】KDD2020论文出炉,216篇上榜, 你的paper中了吗?
专知会员服务
51+阅读 · 2020年5月16日
斯坦福&谷歌Jeff Dean最新Nature论文:医疗深度学习技术指南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