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新消息的出现,让小雷不得不感慨时间过得真快:来自兆芯的首个 16nm 工艺国产 x86 处理器 KX-6000 及 KH-30000 系列,达到了能和英特尔的酷睿 i5-7400 一较高下的性能水平。
曾何几时,国内还苦于没有能力出色的处理器设计、处理器生产团队,当时的产品还无法和国际上先进的竞品相提并论。经过近十几年的共同努力之后,国内的芯片产业有了长足长进,令人欣喜。
究竟有哪些可以作为代表的国内芯片厂商呢?就让小雷(微信:leitech )在今天为大家略解一二。
首先自然是引起话题的兆芯,兆芯的技术与 VIA 有着紧密的关联,也因此有了 x86 指令集授权并进行设计生产处理器的能力。VIA 过去板卡业务表现亮眼,处理器却一直无法和英特尔、AMD 这两大 x86 架构巨头抗衡。相比之下,如今的兆芯能带来和英特尔中端处理器同级别性能的产品,已经是长足进步。
根据兆芯放出的消息,采用 16nm 制程打造的“开先” KX-6000 、KH-30000 系列在国内拿到了不少第一:CPU 部分主频达到了 3.0GHz,并将 GPU 和 I/O 主板控制功能一同整合进 CPU 中,而且还提供了对 DDR4 3200 内存的支持。
高集成度和高性能的表现,都意味着兆芯取得了不小进展。从《微型计算机》此前的报道来看,兆芯开先 KX-U6880 处理器达到了酷睿 i5-7400 同等水平——解压缩、H.264 和国际象棋等测试项目成绩甚至更胜一筹。
若要问在实际使用中的具体表现如何,等到这批架构代号为“陆家嘴”的兆芯开先处理器新品在 9 月完成量产上市后,我们就能一探究竟。
在打造个人电脑处理器的道路上,还有龙芯一直在努力坚持。背靠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这家国产芯片厂商,选择了与主流的 x86 不一样的 MISP 指令集,先后推出了龙芯一号、二号、三号芯片系列。
早年间诞生的龙芯一号、龙芯二号,都是龙芯在起步初期的尝试,性能表现有限但是收获了相应的经验。2007 年时,在中科大教授陈国良院士的主持下,研发了集成 336 颗龙芯 2F 芯片的中国首台国产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龙芯三号系列则是近几年来面向商业市场的探索,虽然在芯片性能上依旧和英特尔、AMD 的主流处理器产品有差距,但也能看到龙芯在每一代产品中持续推进性能的提升。龙芯 3A3000 等产品还提供了对 Linux 系统的支持,通过开源、参与活动等和开源社区互动的手段,他们在用另一种方式展现着能力。
和兆芯一样获得了扶持的天津海光选择了另一条路线,与 AMD 成立合资公司来获得相关 x86 处理器技术。于是今年我们见到了海光在出资 2.93 亿美元后,采用 AMD Zen架构授权打造的海光 3000 系列处理器,性能表现上能和同属 Zen 架构的锐龙处理器平起平坐。
技术引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据外媒报道 AMD 表示不会向海光提供 Zen 2 架构的授权,这也意味着后续研发需要海光自行研究完成。过去我们见到过中国高铁技术完成了从引进、到学习吸收、再到自主设计的过程,也证明了这样的路线存在可行性,海光或许能够在芯片领域重现这样的佳话。
由于个人移动设备以及微型终端设备随着互联网在国内的普及而兴起,更多的国内芯片厂商开始选择对这类设备更友好的 ARM 指令集进行研发,并带来了一批亮点颇多的产品。
在这些厂商中,最值得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在华为手机逐渐成为市场中重要角色的同时,海思的名号也越发响亮。从华为早期安卓智能手机采用的 K3V2,再到麒麟系列手机平台,直到今天华为旗舰手机使用的麒麟 980,我们见证了一个手机芯片厂商的崛起。
海思的设计能力并没有限于手机芯片,在此外的网络设备、视频设备等领域中都能见到海思芯片的身影。年初的华为 5G 沟通会上,我们见到了海思巴龙 5000 基带在 5G 网络应用中的潜力,走在5G的前列。而在电视机、机顶盒和摄像头等领域,海思也成为了不少厂商选择的主控芯片。
而且海思也在探索用于人工智能的 NPU 等新型方向,近两年在麒麟处理器上的应用,足以和竞品相抗衡。有人说,华为海思和苹果一样是业界中少有的,能够在学习标准设计并投入使用后,短期内研究自主设计且带来实际产品的厂商。
同样属于手机厂商,为其提供手机芯片支持的还有松果电子,这是小米的全资子公司。松果的首款产品澎湃 S1 在小米 5c 手机得到了应用,28nm 制程生产的这个芯片达到了同年中端手机芯片的水平。
近期还传出消息,松果的南京部门将独立成为大鱼半导体,专注于 AI 和 IoT 芯片的设计。在拥有原本的手机芯片设计之外还有了新的一条腿,小米旗下的半导体业务或许会像小米整体布局那样,同时在手机芯片和 AI 以及 IoT 领域展开业务,为小米提供着相应的支持。
紫光展锐的前身是展讯,现在紫光展锐是全球前 10 的无晶圆厂的芯片厂商,每年出货量超过 15 亿颗。是一家从非智能手机时代延续至今的手机芯片厂商,目前采用紫光展锐芯片的手机产品大都销往海外。
紫光展锐也曾和英特尔合作,推出过 x86 架构的移动芯片,最终在 2019 年初宣告分手。在被称作中国 5G 元年的 2019 年,紫光展锐已经展示了旗下的 5G 芯片“虎贲”和“春藤”,看来也做好了相应准备。或许这家在亚非拉称霸,年销量不输华为的芯片厂商,能就此借着 5G 的东风再上新台阶。
联发科对于手机用户来说再熟悉不过,无论是非智能机时代五花八门的山寨机,还是智能机时代价格战和普及的浪潮,都离不开联发科在背后的作用。
联发科在手机产业中带来的不仅是芯片,还有围绕芯片相关的一系列设计方案,使得手机的研发周期可以大幅缩短,我们也就能在市场上见到大量的联发科芯片手机。
近几年对于联发科来说并不太顺利,绝对性能和产品定位上暴露出的劣势,让联发科在和高通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不过联发科并没有一蹶不振,近期他们公布了基于 7nm 制程的 5G SoC :拥有Cortex-A77 架构 CPU 核心、Mali-G77 图形核心和 6GHz 5G NR 网络支持等诸多特性。说不定 5G 手机普及的过程中,我们就能见到联发科更为活跃的身影。
国内现在拥有了这么多带来创新和实用的芯片厂商,是整个行业的骄傲。不过在数年前,也有弄虚作假之人混淆视听:在陈进等学者主导的汉芯项目中,没有实实在在的进行芯片研发和制造,而是将购买来的摩托罗拉芯片打磨后重新包装为汉芯,以此骗取订单和研究经费。
汉芯的丑闻给国内芯片行业带来了巨大震撼,一时间引发了来自民间的诸多讨论和猜疑,行业内更是对未来的道路产生了诸多担忧。
好在有优秀的团队坚持了下来,通过可靠的产品和商业运作,成为了产品能够走入人们生活中的芯片厂商,让汉芯造假的乌云被彻底抛在脑后。
回看数年前的媒体报道,人们总在猜想何时能够用上由国内芯片厂商带来的计算机系统。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在手机上悄无声息地用上了性能强大的国产芯片,用于个人电脑的芯片也有消息传来,过去的期待就要成为现实。
科技进步带给人们的梦想是无限的。能够见证一步步变化的我们,想必也是在这个芯片产业越发发达、互联网带来巨变的时代中,可以得到幸福的人吧。
END
2019 SPY 机皇争霸赛小组赛第九场是三星 Galaxy S10+ PK vivo iQOO。作为当今全球手机出货量第一的厂商,三星凭什么成为一棵“常青树”?作为 vivo 全新旗舰 iQOO ,与三星相比,它又在哪些方面能与之一拼?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将从 iQOO 和三星 S10+ 谈起关于中韩间的工业设计,对决马上来袭!欢迎点击下方 ZEALER 小程序观看、并投下你宝贵的一票,非会员可试看 5 分钟。
打开 ZEALER 小程序观看视频 ↓ ↓ ↓
*十万人测评俱乐部用户可加 Q 群:631042704
(加群时需提供账号UID)
非会员可加 ZEALER 社区官方群:414894623
记得帮忙点个“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