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少数派读者来说,购买 NAS 的需求大致都可以归纳为两个场景:家用和小型办公。我也有着同样的出发点,对价格相对敏感、没有海量的数据存储需求、同时接入的用户不多,但时不时会有需要在成员间共享媒体文件的情况。在这个讨论语境下,我们先排除掉最大可插入硬盘数为 16 盘位及以上的高端机型,然后再确定下一步需要考虑的切入点。这里我们不妨将 NAS 看作是一台低功耗的电脑。一般而言这台电脑由这几部分组成:
CPU
内存
网口
硬盘插槽
硬盘
这里我们选择的切入点是硬盘插槽数量,也就是盘位。2 盘位的机型是入门的首选。如果你之前没接触过任何的 NAS,那买这个机型肯定不会错。一方面 2 盘位的机型价格不会贵到哪里去,另一方面买硬盘也只要买 2 块就好了。通过 2 盘位的机型,刚刚接触 NAS 的朋友还可以深入了解某个的系统特性,为日后的升级和购买打下基础;当然,2 盘位的机型还适合那些使用场景比较单一的用户,比如将 NAS 作为数据备份中心、家庭影音分享入口或单纯作为拓展存储空间。4/5 盘位是相对进阶的选择,多盘位可以带来更多可玩性。首先,更多的盘位能选择组成一个 RAID 使用,让数据在获得更好的安全性的同时兼顾连续使用硬盘空间的优点。其次,厂商在设计时也会考虑到用户在使用 4/5 盘位下存储的数据会远大于 2 盘位,自然会给 4/5 盘位的机型配备更好的处理器和更多的内存,让用户可以同时运行更多的服务或是运行一些需要高性能处理器的任务,比如同时用作备份中心和家庭影音分享入口、自动创建高频率快照、使用 Docker 等等;最后更多的盘位也能在未来存储空间不足时依次换入更大的硬盘换取更多的空间,升级起来相对经济。6~10 盘位基本就是家用和小型办公室所需要的最好配置了。在兼顾 4/5 盘位优点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选择划分出更多的 RAID,将不同环境的数据彼此隔离,使得整个 NAS 井井有条。同时,6~10 盘位的机型有很大一部分还支持扩展卡,让整个 NAS 更具可玩性。比方说更快的网口、更多的 SSD 插槽,我们甚至还可以插入显卡、加上更好的处理器和更大的内存,让这台 NAS 轻松胜任庞大的数据分享、媒体存储、多人合作甚至高级虚拟化需求等场景。所以选购时我们应当关注的首要切入点其实已经很清楚了:通过了解自己的需求来确定我们需要的最大可插入硬盘数,而通过最大可插入硬盘数,我们又可以进一步缩小可选 NAS 的范围。结合我个人的 NAS 使用经验来看,家用和小型办公室选购 NAS 时,不超过 12 个盘位是比较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