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新之城的背后推手

2018 年 2 月 22 日 创业财经汇


12月21日,随着乐信集团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深圳市南山区的境内外上市企业数刷新为144家(其中A股104家),今年以来新增22家,上市公司密度雄踞全国区(县)第一。

南山是深圳上市公司的大本营,数量约占全市的四成。南山的迅猛增长,助力深圳上市公司总数逼近400家,跟经济大省浙江、江苏全省相当。

上市公司数量跟地区经济活力正相关,科技型上市公司数量又直接体现地区的科创硬实力。得益于多年在科技创新上的聚焦发力,目前深圳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过万家,大量创新型企业上市,只是瓜熟蒂落。

深圳以高度市场化闻名,但复盘深圳上市企业扎堆、井喷的过程,不难发现,政府之手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吸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创新生态,深圳在这方面的探索,提供了独特的经验。

孔雀东南飞

在深圳南山后海片区,有一个全国唯一的“人才公园”,公园中心广场的镇园石上刻着12个大字——“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深圳奇迹”的缘由,首推改革开放政策,政策的背后则是人。在从“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的跨越中,引人、用人、留人,可谓深圳政府做过最有价值的事。

南山区堪称深圳致力于人才战略的代表。今年10月25日,何梁何利基金2017年度颁奖大会召开,深圳获奖的两位科学家均在南山。今年以来深圳新引进9名全职院士,其中7名落户南山。几年前,“千人计划”人才黄源浩带着核心团队来到南山,成立了奥比中光。短短几年,奥比中光的团队开发出具世界水平、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消费级3D传感器,产品样机性能超过苹果、英特尔,获得包括三星、华为、谷歌、微软等国际大公司的青睐,目前已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

黄源浩是深圳在全球延揽人才的范例之一。为吸引人才,深圳市除了落实国家“千人计划”和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还于2011年开始推出“孔雀计划”和“促进人才优先发展81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投入不少于10亿元培育和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对新引进的杰出人才,每人给予100万元工作经费和600万元奖励补贴,对引进的高端团队和项目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

截至目前,深圳已累计引进“孔雀计划”创新团队86个,“海归”人才7万多人。这些“海归”已累计申请百余项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专利合作协定)

国际专利、3000多项发明专利,制定或参与制定了多项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柔性屏领域的独角兽柔宇科技的创始人刘自鸿团队,就是“孔雀计划”引进的团队之一。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刘自鸿称,“孔雀计划”对柔宇的诞生、成长帮助极大。

深圳市投资推广署是专门从事招商引资的部门,但对这个部门来说,现在的“资”已不单指资金,更重要是指包括人才在内的创新资源。该署目前已在全球41个主要发达城市布局了63个招商引资、招研引智网络,并与350余家海内外商协会建立广泛联系,拓展创新资源渠道。

同时,深圳还着眼长远,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面向全球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进高等教育开放式跨越发展。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已正式招生,哈工大(深圳)获批开展本科教育,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加快建设,与北大、清华等国内名校合作办学初见成果。

11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实施,在人才机制、人才安居保障等方面,作出了更大力度激励。“投在人才上的钱再多也不冤枉。”深圳市委组织部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深圳“十三五”期间每年用于引进人才的市区两级财政投入达125亿元,引进的高端人才成为深圳创新的重要力量。

“花钱即赚钱”

在诞生了著名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深圳,谈钱从不是个庸俗的事情。引进人才要钱,留住人才更需要钱。花钱只能请来人,赚钱才能留住人。一“花”一“赚”之间,体现了深圳市在培育科创主体上的施政艺术。

引凤须先筑巢,深圳首先把钱花在了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上。近些年,深圳市主动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潮流和趋势,建设了一批开放式的重大科技设施、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包括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和国家基因库等。建成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1600多家,其中国家级110家,省级175家。这些创新载体,成为推动创新的重要引擎,为企业提供研发条件和技术支持的同时,也是产业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

像总投资12.3亿元的国家超级计算机深圳中心,由中科院和深圳市政府共同建设,是深圳建市以来由市政府投资最大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心自2011年11月启动运行以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为包括深圳在内的大量科技企业、研究机构、政府、学校和个人提供了急需的服务,节省了数以亿计的财政资助资金,更产生了难以估量的科研推力。目前,深圳建立了统一开放、互联互通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8000余台大中型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

在向科研主体的直接投入上,深圳着力创新投入方式,根据科技创新活动不同阶段的特点,建立了无偿与有偿并行、事前与事后结合、稳定支持与竞争择优相结合的财政科技多元化投入机制。近年来,通过银政企合作、科技保险、天使投资引导、股权有偿资助等支持方式,深圳全面撬动银行、保险、证券、创投等资本市场要素资源投向科技创新。以银政企合作项目为例,2017年,对75个银政企合作贴息项目予以1568万元贴息支持,累计对入库企业予以5600多万元贴息支持,合作银行发放贷款总额近60亿元。

在传统的科研体制下,科研机构的经费支持方式通常是“事业费(人头费)+竞争性经费(项目费)”,而深圳通过体制创新引入“民办官助”运作体制“养事不养人”,政府对民营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不负责事业费,而是采取“非竞争性经费(专项补贴)+竞争性经费(项目费)”的支持方式。近年来在科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华大基因研究院、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都是这种支持方式的受益者。

花钱是为了赚钱,帮科创主体赚钱的主要方式,当然是科技成果产业化转移。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下称“清华院”)是这方面的生动案例。作为国内市、校合建的第一家研究院,该院把目标与定位锁定在科技创新孵化器,主要围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人才培养而展开运作,最终目的是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该院创建的力合创业投资公司,主要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投资,先后创办和投资了180多家高科技企业,其中多家已上市。此外还孵化了1500多家企业,产值超过200亿元。清华院的巨大成功,吸引了更多国内高校纷纷入驻深圳,也拉开了以“科技+产业+资本+教育(培训)”的“四位一体”为基本特色的深圳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序幕。

对深圳而言,在科创主体身上花钱也是赚钱。今年国内资本市场上的风云公司华大基因,是“花钱即赚钱”辩证法的最佳见证者。“深圳当时可以说对我们是厚爱三分,高看三眼”,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回忆起带领最初的几十个华大人从中科院体系脱身,辗转落户深圳的经历,“我们那时并不要什么政策,我的要求就是三年不问我干什么。不问我产值,不问我产业,不问我税收。”

深圳市的确是这么做的,一开始不但不提要求,还给了一座废弃厂房,作为华大基因的办公场地。后来,时任深圳市市长许勤(现任河北省省长),跟汪建有一个著名的“红烧肉之赌”——“他说给我们5000万元(财政支持),要求我们出50篇高质量的论文,结果我们两年发了55篇,现在已经发了200多篇。”汪建说。当然,许勤也兑现了承诺,亲自下厨为汪建和同事们做了一盘美味的红烧肉。

放水养出了大鱼。华大基因官网显示,截至2017年5月,华大已累计在国际四大顶尖学术期刊《自然》系列、《科学》、《细胞》、《新英格兰医学》上共发表文章256篇,全球学术影响力列第87位(2014年),产学研合作全球第一(2015年),科研产出名列中国产业机构首位、全球产业机构第12名(2016年)。华大在知识产权方面已申请国内外专利1583件,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384件(截至2017年2月)。今年7月,华大基因部分板块在创业板上市,至今股价上涨近15倍。以华大基因为龙头,深圳市崛起一批生物和生命健康领域企业,基因测序能力和超大规模生物信息计算与分析能力位居世界第一,2016年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

创新生态硕果

11月16日,空中客车(中国)创新中心正式落户深圳,这也是继苹果、高通、英特尔、微软、夏普和ARM等之后,又一家在深圳设立创新中心或运营总部的世界科技巨头。吸引这些巨头齐聚深圳的重要原因,是日臻完善的综合创新生态系统。

这一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首先有赖于政策顶层设计。深圳制定出台了全国首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率先发布了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先后出台自主创新“33条”、创新驱动发展“1+10”文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规划等系列政策,从财政金融支持、人才支撑、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服务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全面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形成了覆盖自主创新体系全过程的政策链。前述人才引进、科技资金投入、科技成果孵化方面的做法,都是这一政策链的具体实践。

在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举措。深圳恐怕是全国对知识产权保护最严格的地方。早在2008年4月,深圳就利用特区立法权,率先出台了全国第一部综合性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若干规定》。后来又成立知识产权法庭,推行行政、民事、刑事“三审合一”,多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今年,深圳再有动作,新出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36条举措,制定了国家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方案,并积极推动出台知识产权保护条例。

在南山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于11月16日开始试运营,这是南山区营造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南山方案”之一。按照计划,南山将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保护知识产权,包括创建省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成立知识产权风险投资基金,探索知识产权诉讼补偿机制,推动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南方中心、中国创新战略研究院南山分院,建设南山知识产权大厦,聘请全国知名法学专家担任顾问等。南山区科创局局长刘石明告诉第一财经,通过这些举措,南山力争把自身打造成全国最严知识产权保护先锋区。

良好的创新生态,带来了丰硕的创新成果。今年前9月,深圳的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达44854件,同比增长14.64%;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4090件,同比增长10.7%。有效发明专利5年以上维持状况达85.8%,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前6月,PCT国际专利申请量8769件,占全国申请总量的44%,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有望连续第14次获年度第一。在4G及5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深圳的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列。深圳正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创新转变,从跟随模仿式创新,向源头创新、引领式创新跃升。

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创业财经汇的观点和立场。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赞👍

创业财经汇

创业&投资好助手

经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推荐两个不错的公众号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深圳,全国经济中心之一,全国证券资本市场中心,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是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的中国大陆经济规模第四大城市。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居于世界第三,外贸出口总额连续21年居中国大陆第一位。深圳是全球排名第九的金融中心(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 2010),深圳证券交易所IPO宗数自09年至15年居世界第一位;深圳是中国大陆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承担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
 第八届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图形学》暑期课程课件
专知会员服务
55+阅读 · 2020年3月4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69+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2019必读的十大深度强化学习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57+阅读 · 2020年1月16日
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2020十大科技趋势」
专知会员服务
106+阅读 · 2020年1月2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1+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百余位院士入选!中国科协公示一份重要名单
材料科学与工程
11+阅读 · 2018年12月21日
抖音和头条背后,字节跳动的AI实力有多强?
排查中国千人计划学者,美对华科技限制再次升级
算法与数学之美
6+阅读 · 2018年9月19日
学界丨面向未来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
“独角兽”:开工资,我们不比BAT低
IT时报
4+阅读 · 2017年7月16日
2017人工智能创新公司50强出炉 旷视(Face++)上榜
Megvii旷视科技
3+阅读 · 2017年7月10日
Arxiv
6+阅读 · 2019年4月8日
Arxiv
22+阅读 · 2018年8月30日
Learning to Importance Sample in Primary Sample Space
Arxiv
11+阅读 · 2018年4月25日
Arxiv
9+阅读 · 2018年4月20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Arxiv
6+阅读 · 2019年4月8日
Arxiv
22+阅读 · 2018年8月30日
Learning to Importance Sample in Primary Sample Space
Arxiv
11+阅读 · 2018年4月25日
Arxiv
9+阅读 · 2018年4月20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