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 | 陈宁生:当我走过你来时的路

2017 年 11 月 1 日 南大青年 聆听历史的


2017年10月19日,一位老先生再次出发,从杭州,抵达南京大学图书馆。

他叫陈宁生,寻觅着他的爷爷陈谋的足迹。

而这段故事必定从陈谋说起。


儿时记忆——外公与我


陈谋,浙江诸暨外陈七家弄人,原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助教,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一批植物标本采集家之一,五种以他名字而定名的植物被载入在《中国植物志》


1935年,陈谋在云南考察树木时,不幸染病去世,年仅32岁,他留下的《植物采集日记》却对中国植物学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

 

相比于陈谋短暂的一生,学界记得的可能只是他的成就,对于外人而言,这样一位植物学家的名字可能更是陌生,对年幼的陈宁生也是如此。


“每年过年,家中都会供上爷爷,祭拜结束后才能够开饭。”懵懂的陈宁生并不懂得祭拜的意义是什么,而亲戚们也只是告诉他有三种植物是以爷爷的名字命名。村里年纪稍微大一些的长辈会说爷爷到浙江去采东西,但从未细说过。

 

“但我小时候就觉得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尽管爷爷很早以前就已离开人世,这位素未谋面的老人,还是对陈宁生的童年时光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陈老告诉我们说,小时候墙上的白灰刮下来,用木炭搅和在一起,可以做烟火一类东西的导火索,爷爷留下的试管、酒精灯、显微镜,就是他玩的东西。“但是植物标本的东西是不能动的。有一个装这些东西的箱子放在那里,绝对不能打开。”这种神秘的敬畏感陪伴着陈老的童年。


少时的他,也只能通过这些遗物和长辈们的只言片语来了解爷爷。

 

如果说外界对于陈谋是尊敬,那么陈家人对他更多的应该是思念。“我奶奶跟我说的最多的,就是她很想念爷爷。”陈谋前往云南采集植物标本,一去就再也没回到家人的身边。


离家时,只留妻子赵兰亭和两个女儿在家,最大的四岁,最小的三岁,但年轻的赵兰亭深谙丈夫此去的意义。陈谋离世后,家庭的重任全落在了赵兰亭的肩上。“她为了自立门户,让女儿和自己同姓,而我之后也就随我母亲姓了。”


陈宁生所说的“奶奶”赵兰亭,实际上是自己的外婆。陈宁生回忆起过去时告诉我们,那个年代的男人在家里一手遮天,没有男人,女人就必须改嫁。“像这样的历史,现在的年轻人知道的不多,也很难想象。”



踏上探寻之旅


随着奶奶的去世,故乡的远去,这份封存的记忆也慢慢淡出了陈宁生的生活。扫除“四旧”时,陈宁生甚至将一些玛瑙石扔掉,将珍贵的线装书拿出来,换成《红色娘子军》的乐谱。


云南大学校庆的邀请书被藏匿而过期了,见证历史的老师去世了,给南京林业大学和浙大的信件和造访收不到回音了……爷爷的那个被封存已久的草木世界就这样被历史的洪流一点点氧化与侵蚀,一切似乎都石沉大海,暂时搁置,不了了之。

 

而就在陈宁生退休之前,他远在香港念书的侄女无意间在网上输入了陈谋的名字,竟搜到了一连串以陈谋名字冠名的植物和陈谋当年所任的职务。去了解、去发现、去探寻这段历史的念头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受自己工人职业的束缚,陈宁生只能将这样的计划搁置到自己退休之后。他仔细阅读吴中伦的《云南考察日记》,不放过其中关于外公的一点一滴。2014年退休后,他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回到了爷爷曾工作过的云南,从档案馆到图书馆,八个月的辗转探寻,却也只似大海捞针,但在陈宁生的心中,这还不是终点。

 

“困难是比较大的,因为什么资料都没有。”陈宁生在提及云南之旅的艰难时说道。由于父辈祖辈中大多数已经去世,作为第三代人的陈宁生所知甚少。手持爷爷的日记,陈老能做的就是探寻日记上的每一个地方。


他用着自己仅有退休工资和微薄的积蓄租房并买来自行车,早出晚归,只是为了去了解、去探索、去还原一段人生。

 

“西山我没去,因为找档案馆大概好几个星期吧,档案馆的人也蛮冷淡的,因为我没有关系人脉,所以他们告诉我说这些资料都没有。”在孤身一人的探寻之路上,遗憾往往比希望更多。


“表妹骂我说,我过的不叫生活,但我觉得,人呢,生活是其次,人总是要死的,关键是要看你做的事是不是有意义。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就算资料难觅,亲戚劝阻,他还是没有停止自己的旅程。


传承与反哺


从云南回来之后,陈宁生对种植越发感兴趣,他开始在诸暨王家井镇培育优良中药材苗木,希望通过种植兑换收入,同时也体会自己母亲童年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他选择的植物中,有玫瑰茄、云南辣木等等,因为他慢慢了解到,这样的草本十分珍贵,对老百姓很有好处。


“我的目的是让人家多知道一些。”在陈老看来,很多事情的目的并没有那么复杂,和爷爷一样,因为对百姓有好处,仅此而已。

 

2017年10月19日,他再次来到南大,希望能继续他的探寻之旅。“我还准备到北京去中科院,零一出版社走一走。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想再去一次云南。我也从走访我爷爷当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体会。”

 


陈老的探访之路远远没有结束。正如他所说,中国的植物采集史到现在还没有人编撰。像陈谋这样从事野外考察的科学家面对的风险之大,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也和陈谋一样,被湮没在科学和历史中。


“只有怀着那种为科学牺牲的信念,才能把学问做好。”陈老语重心长地叹道。

 

从一部日记本开始,这段跨越近百年的历史在陈老的探寻之中被逐渐缝合,历史的结晶都已凝成,并以自己的方式向社会反馈。


而对于陈宁生而言,这份传承与反哺的使命会让他在探寻之路上更加坚定。

 

 

我从来都没想过放弃寻访这件事。

陈老如是说道。



 南大青年

采访 | 和晓燕 陈朝荣

采访整理 | 谢慧婷 姜雪

资料整理 | 陶欣园

文 | 卢雪儿

美编 | 梅家昊

责编 | 陶欣园


登录查看更多
1

相关内容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99+阅读 · 2020年3月9日
生物数据挖掘中的深度学习,诺丁汉特伦特大学
专知会员服务
65+阅读 · 2020年3月5日
广东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65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阅读 · 2020年1月26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78+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清华大学两名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25+阅读 · 2019年9月16日
吴恩达“官宣”荣升准爸爸~
AI100
4+阅读 · 2019年1月18日
已删除
雪球
6+阅读 · 2018年8月19日
【财富空间】一个人真正的资本是什么
产业智能官
6+阅读 · 2018年3月16日
Self-Attention Graph Pooling
Arxiv
5+阅读 · 2019年4月17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5月5日
Arxiv
9+阅读 · 2018年3月10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