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想再写一篇 996 相关的文章,但是最近的几个新闻,却特别有意思。
996 成了我们修来的福报。这样一说,那我的 965 岂不是我造的虐。演说家就是演说家,能把一切说得顺其自然,千错万错都是你们的错,和资本家没有关系。现在的马老板对于我来说,已经是一身黑——不知道,一个聪明的人说了不聪明的话,是不是得知了天意。
“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在你被裁员之前,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东哥的兄弟。与此同时,要知道《三国演义》里说的可是『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
传甲骨文将关闭中国研发中心裁员 1600 人;腾讯中层干部危机:10% 要被裁撤留下的也不是终身制;京东计划裁员 8%,涉及约 12000 个岗位。
当一个资本家说,你不工作 12 小时,会有其他/她人来工作 13 小时,在说明市场不缺人——这在上个世纪 30 年代,发生过同样的事。当一个资本家说,说你工作不是为了工资,那是在对你洗脑——可是社会变了,人们都有各自的想法。我上辈子造了虐,自愿来到外企。并不是因为外企不是资本社会,只是它们踏过了这个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
扯远了,我并不是想说这个,只是顺便一吐槽。
弗林效应(Flynn effect)指智商测试的结果逐年增加的现象。
对于技术领域来说,毕业生的技术能力水平,在逐年增加。那我们来简单地看一下,我经历的时间变化表:
2014 年刚工作时,前端使用的是 Backbone + jQuery,后端使用的是 Spring MVC
2015 年,前端开始使用 React,后端则是尝试使用微服务。
2016 年,移动端使用 Cordova + Angular.js,后端开始使用 Spring Boot + 微服务
2017 年,移动端使用 React Native/ Kotlin,后端则使用 AI 相关的部分
2018 年,移动端使用 Flutter,前端引入微前端,后端使用 GraphQL、Serverless
2019 年,后端构建中台,前端无码化编程
在这里我们并不考虑,随着年龄上升的学习能力下降的问题。我们就单从这个时间表上来看一个事实:每一年的这些新技术,几乎都是毕业生的标配。如果你经常和一些毕业生接触的话,会发现他/她对新技术更加敏感。他/她们所了解的东西,也比我们毕业时多得多。
换句话来说,一个优秀的毕业生具备了和你一样的知识储备。只是他/她在工程、实践、办公室政治等其它领域所具备的知识,远没有你的知识多。每到这个时候,你就会一个囚境,学习新技术?还是转向管理?。可是管理通道是有限的——坑位有限,而新技术则意味着要持续提升。
可一旦你的议价能力正在下降,如果一个毕业生可以代替你的工作,那么你离优化就不远了。
时代变迁,除了新技术的产生正在加速这种危机,996 还带来这种危机。
965 的我,有大把地时间(平时,周末)可以学技术。
那么 996 的情况下,你们是怎么学习新技术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