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热门的话题和词汇,无疑就是区块链。
最近,94%的ICO项目破发,币价大跌。而有趣的是,尽管币价大跌,区块链讨论热潮却兴起,大家对技术的热情多于炒币;同时,宣布“All in”区块链的传统投资机构越来越多,币圈和链圈开始了某种意义上的融合。
2018年,整个区块链行业都在“变”。行业泡沫将戳破,撒币时代结束,而价值时代,才刚刚到来。
01 撒币时代
币圈人人都能躺赚的时代结束了。
在各大炒币论坛上或聊天群里,90%的炒币者都表示,自己开始亏钱。
据Coinmarketcap统计主流交易所数据显示,2018年后新增币破发率高达94%。
至今仍处于破发状态的有156个,占比83.4%。
“爱西欧神话”出现破灭迹象。
大部分炒币者,放弃小币种,转而投向比特币等相对稳定的主流币。
但主流币表现也不佳。3月7日,币安黑客事件后,比特币价格在一小时内下跌超过10%,跌破一万美元大关。年后,比特币跌幅在50%左右,而其他币种,更是跌去了70%。
为什么近期币圈表现平平,甚至出现了“慢熊”征兆?
在早期,进入币圈的都是大胆的玩家、赌徒、逐利者,真正的区块链技术信仰者,极少。
他们靠着撒币逻辑来投资,“几乎闭着眼睛投都不会亏”。首先,“行业发展的热度,远远超过韭菜增长的速度。”博晨科技创始人兼CEO、歌者资本创始人张健称。
其次是,第二波进入的炒币者,与第一波有本质的区别。春节期间,“3点钟无眠区块链群”火了。而“3点钟”这个词,变成区块链讨论群起名的标配,无数新的“3点钟区块链群”迅速蔓延开来。
与此同时,与区块链相关的媒体产业也火了起来。据某投资人透露,现在大大小小与币和区块链相关的媒体多达5000家,从红海,变成血海。传统媒体开辟出专门的区块链板块,新的自媒体不断涌入,资本也在不断加注布局。
而有趣的是,最近备受人们关注的,不仅是币的价格,更多的是区块链的技术和理念。
关于“区块链”,从数据库到神学,从人类历史到物理世界,人们开始从各个角度去拆解。几乎所有人都明白,区块链的“撒币时代”结束了,人人躺着都能赚钱的美好时光不再。
一个新的时代,徐徐而来。
02 代投退场
除了炒币人群的改变,行业的投资方式也正在改变。
9.4监管之后,ICO退出国内市场,沉寂一段时间后,却卷土重来。
实际上,ICO从未真正退出国内市场,背后的推手,“代投”,一直是项目和国内投资人的纽带。
“代投有两种形式,一种私募,一种公募,也就是ICO。”背后都有一些神秘人物在“运作”。
在私募阶段,区块链项目方会分给一些数字货币机构份额。“有些机构吃不下整个份额,就去分给代投一些,代投再找散户,募集以太币。”一般代投会收取散户5%~15%的手续费。比如以太币和新币的兑换比例是1:100,代投会收5~15个新币。
还有一种,是公募的代投。虽然ICO面向全球,但因为监管的原因,一些项目不直接对中国公民开放。“所以有国外绿卡的华侨,或者留学生会鼓动自己的外国同学申请公募份额,再转手卖掉。”
这些做私募代投的,一般都是币圈资深人士,他们有极高的信誉。
顶级的代投,一个电话,一个微信群,就能调动上千、上万个以太币,小一些的代投,一次也能攒到100~200个。
但在利益诱惑下,所谓的信誉,就变得无足轻重,代投成为一个“良心活”。
近日,一批Ncash投资人在全网追讨一名叫“王俊”的代投。因为他将本应打给投资人的Ncash代币据为己有,只将前期募集的以太币还给投资人。此时,Ncash已登录币安,开盘上涨5倍,王俊直接吞下了1000万的利润。
代投一度成为散户与项目的连接器,也是这个产业链中最暴利的环节。
“除了这种‘扣币’乱象,代投只是某个阶段的产物。”这种方式极为不正规,个人全靠信誉保障,模式野蛮粗放。
而投资领域,真正的玩家开始进场了。
03 真正的玩家进场
在集体焦虑后,今年整个资本市场,开始蠢蠢欲动。
据IT桔子统计显示,在2017年新成立的46家VC机构中,有9家投资方向专注区块链,占比近20%。
年初,徐小平“以全部的智慧呼吁大家”,要冲到区块链浪涛中去。
在此之前,真格基金、IDG、红杉资本已早早投资了区块链项目;而部分传统VC,也成立了专门的数字货币基金,陆续进场。
据Crunchbase News报告显示,截至今年2月,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公司的风投募集金额,已经达到去年总额的40%以上。
可见,越来越多的专业玩家上场。
“我们已开始All in区块链。”某天使投资机构的合伙人称,对于天使投资机构来说,有天然转向区块链的优势。
因为大部分ICO项目,需要的都是基石和天使的启动资金,在上了交易所之后,就可以直接交易退出。
也就是,除了天使资金,后期A轮到上市的整个环节,都可省略。
“所以,都说ICO要革命,其实革的是中后期投资机构的命,对于天使投资来说,却是一个巨大机会。”
04 币圈和链圈融合
另外有趣的趋势是,曾经相互鄙视、不对付的“币圈”和“链圈”,居然出现了融合趋势。
这主要是源于,Token经济概念的崛起。
以往,币圈和链圈泾渭分明,分割的标准,就是看项目“发不发币”。
而这个代币,就是Token,现在翻译成“通证”。
首先,Token可以将实体资产、虚拟数字资产,通过数字的方式进行记录,极大地丰富了财富。
比如,现在已被记录的,比较常见的有门票、积分、合同、证书、点卡、证券、权限、资质等等。
这样,大量沉寂的资产将被激活,可以切割、交易、流通。
另一方面,Token可以将每个持有人的积极性激活。
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Token或让Token能涨得更高,都会为之付出努力。
这就形成了一个“自生态”。
因此,币圈和链圈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共识——认为Token的价值是无限的。
区块链开始成为底层技术,Token成为外在表现。
双方以前的泾渭分明,变得边界模糊,开始了交汇和融合。
一边是炒币泡沫破灭,一边是价值投资回归。
价值回归,这对于技术本身来说,无疑是个好事。
区块链技术可能要摆脱神话,脱离污名,才能真正开始落地征程。
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真正学懂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