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2018中国自动化大会现场
昔日盛世长安,今朝汇聚百千科技英才。12月1日上午,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承办的“2018中国自动化大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国内自动化领域最高级别会议在西安召开
本次大会以“自动化创造智慧社会”为主题,汇集7个大会主旨报告、200余个专题特邀报告、180余个会议论文报告以及800余篇张贴论文;围绕自动化未来发展,设有1个大会圆桌论坛和2个专题圆桌论坛,旨为全球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产业界的同仁提供展示创新成果、展望未来发展的高端学术平台,加强不同学科领域间的交叉融合,引领自动化、信息、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来自海内外自动化、先进制造、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13位院士,200余位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等自动化、信息与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欢聚一堂,围绕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自主控制、智能电网、无人系统、智慧农业、计算感知、大数据等20余个技术前沿热点展开交流与讨论。
开幕式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飞跃研究员主持。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郑南宁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教授分别致辞,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院士作开场报告。
郑南宁院士致辞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郑南宁院士在致大会欢迎辞时表示,中国自动化大会是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国内最高层次的自动化及信息与智能科学领域的大型综合性学术会议,会议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引领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等相关学科发展,加强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借鉴和交叉融合,为助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契机。本次大会主题为“自动化创造智慧社会”,充分彰显了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引领智慧社会建设的时代特征,为不断推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自动化人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充分展示我国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与技术已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王树国校长致辞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自动化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工业的结晶,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本届大会紧扣国家重大需求和时代发展脉搏,为全球自动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一个展示创新成果、展望未来发展的高端学术对话平台,有效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为提高中国自动化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实现国家发展重大战略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首日3场重磅大会报告聚焦自动化前沿技术
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院士
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院士作了题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开场报告。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抓手,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他在报告中指出,新一代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但要坚持“创新引领”更要持续扎实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智能升级,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扎扎实实完成数字化“补课”,才能迈向智能制造发展的更高阶段。他预测,未来20年,我国的智能制造发展总体将分成两个阶段来实现。第一阶段到2025年:“互联网+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在全国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在发达地区和重点领域实现普及;同时,新一代智能制造在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取得显著成果,并开始在部分企业推广应用。第二阶段,到2035年:新一代智能制造在全国制造业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我国智能制造技术和应用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制造业总体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他看来,推进智能制造必须要坚持“需求牵引、创新驱动、因企制宜、产业升级”,持续有力地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智能转型,为我国跨入世界制造强国奠定更加有力的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控制学院孙优贤教授
周济院士精彩的报告结束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控制学院教授孙优贤带来了题为“大型高炉高性能运行控制与优化”的大会报告。今年4月,以孙优贤院士领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高炉高性能运行控制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61290320)结题验收会在广西柳州召开。经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全面完成既定目标,结题验收予以通过,综合评价为特优。孙院士的报告围绕“高炉冶炼智能化系统的开发的紧迫性、瓶颈问题、基础理论、研发过程、关键技术及目前取得的突破性成果”等方面展开,分析了我国大型高炉炼铁过程节能降耗减排潜力巨大,研究大型高炉高性能控制与优化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广阔的应用前景。孙院士着重提出大型高炉面料形状、软熔带、铁水温度、煤气流等的新型检测技术,简要介绍了大型高炉建模、控制、优化、诊断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孙院士谈到,大型高炉大闭环多目标在线动态优化系统的投运成功是精准信息感知、准确动态模型、先进控制策略、故障准确诊断、全局动态优化等理论和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果,而这些成果只是大型高炉炼铁系统智能优化制造的开始,要想长远运行并实现产业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香港科技大学曹希仁教授
第三位报告嘉宾是香港科技大学曹希仁教授,曹教授的报告围绕“相对控制”“策略优化”以及“增强学习”展开,解剖了人工智能中的优化理论与强化学习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最优控制理论中,强化学习算法是一种高效、快速、近似的策略迭代实现方法。该算法可以用相对优化理论直观地解释策略迭代,直接比较任意两种策略的性能。很明显,为了发展下一代人工智能,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至关重要。会上他介绍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一些研究课题,包括早期的微扰分析、策略梯度、近似动态规划、基于事件的优化以及最近的时间非均匀系统优化等。
8位院士把脉自动化未来
3场精彩的大会报告结束后,本次大会的“重头戏”——大会圆桌论坛绝对是最吸睛的环节。自动化技术在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G 通信、CPS 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对传统的自动化科学与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自动化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由管晓宏院士主持,吴宏鑫院士、柴天佑院士、桂卫华院士、钱锋院士、陈杰院士、宁滨院士以及杨孟飞院士等8位来自自动化领域各行业的资深专家围绕“自动化未来”这一命题,纷纷各抒己见,为自动化领域研究人员及从业者提供了思想指引。
在吴宏鑫院士看来,当前的自动化是程序的自动化,欠缺自主功能,没有处理程序之外事件的能力,也无法处理突发事件。如果要用人工智能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把人工智很好地应用到生产生活的控制程序当中。特别是遇到故障时,系统和要能自行修复,这才是未来自动化发展的大方向。
流程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流程工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长期研究流程工业的控制专家,桂卫华院士和钱锋院士对此发表了观点。
桂卫华院士认为,我们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和传统自动化深度结合的研究。多年来,我们一直努力把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未来生产中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必须让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更多地融合,所以将来的自动化生产,是和人工智能深度结合的自动化生产技术。
钱锋院士的观点是,人工智能最终的作用是成为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只有与自动化生产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从广度上讲,自动化生产结合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才是自动化发展的必然方向;从深度上讲,能自主解决自身遇到的一切问题的自动化,才是真正的自动化。
陈杰院士认为,自动化系统最重要的要素有两个:“系统”和“反馈”,自主智能无人系统是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
轨道交通控制专家宁斌院士表示,要从未来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两个角度来分析,具有更高的智能化、自主化和协同能力的自动化是未来自动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对于航空航天领域的自动化,杨孟飞院士认为,目前我国已经将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了卫星和飞船上,随着我国航空航天研究的深入开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逐步提升航空航天领域的自动化。
据悉,除了大会报告及圆桌论坛环节,大会还设置25个分论坛,其中智能产业自动化前沿技术产业高峰论坛聚焦未来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安全技术,全面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自动化专业教育、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女科学家成长、学会科技奖励、国际期刊主编面对面等专题论坛聚焦学术道德规范、人才培养、科技期刊等领域内政策前沿热点。
明日,大会还将进行4场由院士领衔的精彩大会报告以及专题分论坛,德先生将持续带来相关报告,敬请关注。
部分内容整理自:新华社、央广网,德先生原创整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