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要闻】2017年12月第3周,海洋大事件汇总

2017 年 12 月 26 日 未来产业促进会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上周,国家海洋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浙江省海洋科学院协议、公布《关于开展编制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研制出水下永动机器人、自研水陆大飞机AG600首飞、新型海洋能源可燃冰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广东开建中国最大深水海上风电基地……一周过去了,海洋行业还发生了哪些大事?中国海洋网《一周海洋大事件》栏目和你一起梳理、回顾。





国内新闻




 国家海洋局与浙江省共建浙江省海洋科学院



12月20日,国家海洋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北京举行合作共建浙江省海洋科学院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积极支持浙江省海科院的建设和发展,共同努力将浙江省海科院建设成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海洋领域省部共建的典范,为浙江海洋强省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服务与创新引领作用,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国家海洋局规范省级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


国家海洋局12月21日对外公布了《关于开展编制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开展《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要统筹协调海岸带空间布局,构建陆海统筹的生态安全格局,建立陆海联动防治海洋污染。


 中马海洋科技合作联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


12月14日至16日,林山青副局长率团访问了马来西亚,出席了中马海洋科技合作联委会第四次会议和第五届中国-东南亚国家海洋合作论坛,并访问了马来西亚科技创新部、马来西亚国家气象局和马来亚大学等部门和科研机构。


 第一届农业部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在京成立


12月19日,第一届农业部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表示,委员会成立对于加强海洋牧场建设科技支撑,完善海洋牧场建设决策咨询制度,进一步提高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水下枢纽互通立交开建



12月 21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项目东人工岛工程开建,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内地首个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经该立交,未来便可东往深圳、西往中山,北往广州、南往香港,实现各城市间互联互通。


 天津河北相继出台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实施方案


近日,天津、河北相继出台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强化湿地利用监管,加快推进重要湿地修复,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和评估。在两地出台的方案中,均涉及滨海湿地,并将湿地保护修复成效纳入对各级政府领导干部的考评体系。


 河北加强海洋保护区违法违规开发建设整改

  

近日,河北省海洋局通知要求,沿海各地海洋部门要进一步做好海洋保护区违法违规开发建设活动整改,加大力度,提升“绿盾2017”专项行动效果。


 2017-2025年河北省将新建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近日,农业部公布《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25年)》。根据规划,到2025年在全国建设178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包括2015-2016年已建的42个)。其中,河北省将在秦皇岛近海,南戴河近海,昌黎近海,唐山唐山湾、佛手岛,沧州等海域新建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届时河北省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将达到22个。


 青岛发布科技创新指数 海洋科技居领先地位


近日,青岛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完成《青岛科技创新指数报告 (2017)》并正式向社会发布。报告以2011年为基准年,测算了2011-2016年各年度青岛科技创新指数。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初显。海洋科技、高速列车研发、知识产权产出、创业孵化居领先地位。





国际新闻




 美国安报告提及中国33次 炒作南海渲染“中国威胁论”



当地时间12月18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布了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并发表演讲。特朗普在演讲中直指中国和俄罗斯为“对手国家”,而在报告中更是措辞尖锐,竟33次提及中国在军事等方面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


 欧盟和12国联名谴责日本所谓“科研捕鲸”

  

欧洲联盟和12个国家12月18日发布一封联合声明,谴责日本在南极海域的捕鲸项目,呼吁日方立即停止这类商业捕鲸活动,拒绝相信日方所谓“科研捕鲸”辩解。


 英国将减少海洋塑料污染列入“二十五年环境改善计划”


英国环境大臣迈克尔·戈夫(Michael Gove)将于2018年1月份宣布:将减少海洋塑料污染将作为“二十五年环境改善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英政府承诺将把一次性塑料问题作为重点内容。同时也在积极鼓励零售商们减少各类塑料的使用量,以便更容易回收包装材料。





海洋经济




 前11个月我国海洋捕捞产量明显下降


  

据农业部最新数据,1至11月我国海洋捕捞产量降幅较大,同比减少7.4%,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取得明显成效。


 浙江海洋经济呈现换挡提速良好态势

  

日前,浙江省有关部门发布的统计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浙江近年来海洋经济稳步增长,呈现出增速加快、质量提升、效益向好、带动力强的新态势。统计显示,全省海洋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958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6747亿元,年均增长8.0%,占全省GDP比重为14.3%。


 海南陵水编制规划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日前,陵水黎族自治县编制了《陵水黎族自治县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至2025年陵水海洋经济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规划》指出,陵水将依托当地的海洋资源和产业特色,并结合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方向,全力推动陵水海洋经济“两谷三区”建设,即中国海洋信息产业谷、中国热带海滨养生谷、南海海洋休闲度假区、海洋军民融合示范区以及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海洋科技




 中国造世界最快无人艇问世 最高航速超50节



据科技日报12月14日报道,中国造出了世界上最快的无人艇。无人快艇“天行一号”2017年9月问世,最高航速超过50节(每小时92.6公里),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和深圳海斯比船艇公司联合研制。它全长12.2米,满载排水量7.5吨,是油电混合动力。海斯比是中国最大的公务快艇厂商。目前,“天行一号”已交付。


 中国研制出水下永动机器人 将用于全球海洋观测计划


记者12月20日从中船重工集团获悉,我国研制出国内首个深海型海洋温差自供能漂流浮标样机,在理论上实现了“水下永动机器人”。其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将用于全球海洋观测计划(Argo计划)。


 我国自研水陆大飞机AG600首飞 可上天也可下海



备受关注的全球在研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12月24日将在珠海金湾机场迎来首次研发试飞。AG600是我国“三个大飞机”之一,是当今世界在研的最大一款水陆两栖飞机。AG600是为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


 中国设新型海洋能源可燃冰国家重点实验室


12月19日,科技部印发了批准依托中海油研究总院建设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科技部在文件中指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及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研究制定国际标准、国家和行业标准、聚集培养有优秀人才,引领和带动行业技术进步。


 我国在南极恩克斯堡岛建成新自动气象站


日前,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在恩克斯堡岛考察站附近架设了一台新的自动气象站,并维修了已经工作2年的3号自动气象站。目前,两台自动气象站运行正常,可实时向国内传输数据。


 我国北太平洋微塑料监测覆盖研究“空白区”

  

近日,中国大洋47航次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在北太平洋监测新兴污染物海洋微塑料,完成了海洋微塑料及相关领域的样品采集。本航次覆盖了现有研究“空白区域”,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北太平洋微塑料分布特征,密切跟踪了全球海洋热点和前沿问题。


 海洋国家实验室启动东部园区建设


12月18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东部园区建设正式启动,海洋国家实验室一体两翼,协同发展,致力打造全球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我科学家探测到比邻星疑似类地行星掩星信号

  

我国科学家利用南极中山站的地理优势,通过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巡天观测太阳系外行星,在测光观测比邻星时,探测到疑似为类地行星比邻星b掩星信号,置信度达到98.8%,并率先发布了初步观测证据。12月13日,这一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天文学报》上发表。这也是中山站自2016年首次开展天文观测以来获得的第一个重要研究成果。





海洋能源




◆ 青岛港油品年吞吐量首次超越亿吨 居全国首位



截至12月18日早上6:00,青岛港2017年油品综合吞吐量超越了1亿吨,青岛实华原油码头有限公司成为沿海港口首个“亿吨油品公司”。青岛港是全球第七大港,拥有集装箱、金属矿石及煤炭、液体散货等综合的货种结构,货种的多样性和服务的综合性,打造了青岛港的核心竞争力。


 世界首个全天候并网运行潮流能发电展项亮相杭州


12月21日,在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内,“LHD林东模块化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展项”亮相。该展项还同步接入了我国东海舟山海域海流发电实时运行实况。该展项是以3.4兆瓦LHD模块化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为原型,此发电机组去年8月在舟山下水试运行,是继美国、英国之后世界上第三台海洋潮流能并网发电机组,也是世界上首台能够实现全天候并网运行发电的机组设备。


 广东揭阳与中广核合作共建中国最大深水海上风电基地


12月21日,揭阳市政府与中国广核集团就开发粤东海域3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签署了一揽子合作协议,将在共建海上风电工程基地及研发中心等方面展开合作。据悉,双方将合作共建中国规模最大的深水海上风电基地。


 新型海上光伏制氢设备,舍弃电极分离膜降成本

  

哥伦比亚大学团队最近研发出一种新型光伏电解海水设备,利用阳光能量不断将海水电解成高纯度的氢气和氧气。和其他电解设备不同的是,新设备不使用隔离膜来分离产生氢气和氧气的电极,而是改用特殊电极结构,直接借由水的浮力收集氢气气泡。





展会论坛




 2017海上丝绸之路(海南)金融高峰论坛海口开幕



12月19日,以“绿色、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17海上丝绸之路(海南)金融高峰论坛在海口召开。会上,来自省内外经济学者就国内绿色金融发展现状、趋势进行了讨论,并对海南发展绿色金融提出建议。


 2017中国海博会闭幕 达成交易和合作意向逾900亿元

  

为期4天的2017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12月17日落下帷幕。本届中国海博会达成交易和合作意向约901亿元,比上届增长105%。中国海博会服务海洋经济发展、服务对外交流合作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中国海洋战略论坛2017年会在上海举办


中国海洋战略论坛于12月16-18日在上海临港举行“中国海洋战略论坛2017年会暨全球化背景下的海洋:秩序·权益·和谐”学术研讨会,旨在贯彻落实提出的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精神、重点建设“一带一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


 首届健康海洋创新发展大会在青岛西海岸举行


12月16-17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首届“健康海洋创新发展大会”。本次大会以“科技创新促进健康海洋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执行干事弗拉基米尔·拉宾宁先生做了海洋科学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精彩演讲,潘德炉院士做了共建智慧海洋健康海洋创新发展的精彩阐述。





军事新闻




 南海海域首次开展海事救助海空联合巡航



12月19日上午,海南海事局和南海救助局、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在三亚市以南附近海域开展首次南海海域海空联合巡航。此次巡航旨在整合海事巡航执法力量和专业救助力量,提升专业救助飞行力量使用效能和海事巡航执法现代化水平,构建协调顺畅、配合默契、资源共享、科学合理的空中巡航救助联动机制,助力海南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建设。


 南海舰队航空兵开展远海舰机实战化对抗训练


前不久,南海舰队航空兵组织轰炸机、歼击机、预警机等多机型数十架战机分批从异地机场起飞,赴西太平洋某海域与航经该海域的海军第二十八批护航舰艇编队进行对抗训练。


 日防相确认2018年将采购2艘新护卫舰应对中国海洋活动

  

日本防相小野寺五典12月18日在财务省向媒体表示,在与日本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就2018年度预算案进行的阁僚协商中,确认了105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2亿元)作为2艘新护卫舰的采购费。日本共同社称,伴随中国海洋活动的增加,新护卫舰将用于警戒监视活动等。小野寺还预计防卫预算总额将连续6年增加。





海洋文化




 “更路簿航海文化论坛”在海南南海博物馆举行



2017首届更路簿杯帆船赛于12月18日至24日在海南省琼海市潭门港举办,作为重要活动之一的“更路簿航海文化论坛”于19日下午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开幕。论坛旨在更好地促进《更路簿》的研究和学术交流,充分挖掘《更路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价值。





海洋教育




 大连海大东海航运保险学院成立


  

12月18日,大连海事大学与东海航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大连海事大学东海航运保险学院签约仪式在宁波举行。学院成立后,将打造成航运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航运保险科技创新基地、校企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广东海洋大学南海海洋气象研究院成立

  

广东海洋大学南海海洋气象研究院于12月成立。南海海洋气象研究院的成立,对于深入研究南海海域的海洋与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规律,完善气象灾害形成的基础理论和预报预警系统的关键技术,直接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活动和基础建设提供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海洋旅游




 我国首个“公益+旅游”无居民海岛开建


  

12月20日,广东省珠海市三角岛运动休闲及科教示范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我国首个以“公益+旅游”模式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开始建设。


 中国商用飞机首次降落南极 自组团游南极时代将临


北京时间2017年12月16日晚,一架中国飞机平安着陆在南极洲狼牙机场2500米跑道上,实现了中国商用飞机首次飞抵南极洲。这架商用飞机由海航公司提供,共乘载22名中国乘客,开创了由中国航空飞机运载乘客平安飞抵南极的新历史。


 《福州市邮轮产业发展规划》出台


12月20日从福州市政府了解到,福州市近日出台了《福州市邮轮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2025年,福州将建设成为“海丝区域性邮轮母港”与“国际邮轮旅游目的地”。出入境邮轮达到50艘次,出入境邮轮游客量达到10万人次以上;2030年出入境邮轮达到100艘次,出入境邮轮游客量达到30万人次以上。


注:投稿请电邮至124239956@qq.com ,合作 或 加入未来产业促进会请加:www13923462501 微信号或者扫描下面二维码: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联系QQ:124239956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科学技术
华为发布《自动驾驶网络解决方案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128+阅读 · 2020年5月22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71+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2019年人工智能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3+阅读 · 2019年10月10日
重磅发布|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长三角项目今年正式启动
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
7+阅读 · 2019年9月2日
正式公布:2019年度博新计划名单,共400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
21+阅读 · 2019年4月18日
百余位院士入选!中国科协公示一份重要名单
材料科学与工程
11+阅读 · 2018年12月21日
易观联合清华海峡研究院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
Analysys易观
4+阅读 · 2017年10月28日
Arxiv
102+阅读 · 2020年3月4日
Arxiv
7+阅读 · 2019年4月8日
Arxiv
9+阅读 · 2018年5月7日
Arxiv
3+阅读 · 2012年11月20日
VIP会员
相关论文
Arxiv
102+阅读 · 2020年3月4日
Arxiv
7+阅读 · 2019年4月8日
Arxiv
9+阅读 · 2018年5月7日
Arxiv
3+阅读 · 2012年11月20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