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梓骏的爱情短片常有诡异的脑洞和神结局。
文| 铅笔道 记者 邵毛毛
►导语
闭上眼睛,浮光掠影般的画面不受控制地出现在王梓骏脑海中,内容为《不过是分手》的拍摄镜头。该剧在8月3日杀青,是短视频内容生产商“蜂群影视”的第一部迷你剧。
此前,“蜂群影视”已推出7个短视频品牌,涉及美食、泛娱乐、金融、教育等领域,全网粉丝700万。其中,饮品类短视频品牌“一杯”在上线一年后拥有240余万粉丝。
《不过是分手》迷你剧将于今年9月下旬上线。接下来,团队将陆续推出3~4部迷你剧。
注: 王梓骏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情人节》,《Sorry Siri》,《她男朋友》。
这是王梓骏来到蜂群影视后拍摄的三部短片,曾在国内主流视频网站上线,播放成绩还不错,但他一直有些惴惴不安。
更准确的说是有些愧疚。在三部短片拍摄完成后,王梓骏并未找到有效的变现模式。“花了老板几十万拍片子,总要想办法帮忙赚点钱。”
此前,曾在光线影业担任短片导演的王梓骏受创始人马力邀请,前往蜂群文化从事导演工作。离开北京时,他顺带还把在省广股份担任北京中心制片主任的赵聪一起“拐走”了。
◆ 在片场聊天的王梓骏(左)和赵聪(右)。
两人是大学同学,早年曾合作拍摄影片《p3!p3!》。2016年年初,两位小伙伴于蜂群文化再次搭伙做事,一同担任编剧、导演,赵聪还承担些制片工作。彼时,他们筹备的多是大电影方向拍摄项目,时长为60~90分钟不等。
虽然之后也顺利完成了3部短片的拍摄,但关于短片如何盈利,王梓骏一时还找不到方向。
转机发生在去年5月。当时,两人来北京出差,期间,曾与新片场负责人见面沟通。在此之前,对方提议过让王拍摄网络大电影。但那时的王梓骏明显对此有些抵触,一来他并不认为当时是制作“网大”的合适时机;二来他不喜欢“网大”拍摄时的条条框框,“发挥不自由”。
相比之下,他对新片场正在做的“魔力TV”倒是十分感兴趣。在对方阐述中,这个原创短视频品牌的玩法并不复杂,通过形成影视创作人联盟,孵化优质的原创短视频内容,并借助旗下有影响力的账号帮助新内容传播,有庞大的粉丝量之后便能吸引广告客户上门。
听明白的王梓骏马上想到自己也可以尝试此模式。身为短片导演,短视频的内容把控对他来说没有技术难度;而宣传推广方面,蜂群文化旗下拥有“我的前任是极品”、 “大神说”、“豆瓣说”、“贴吧君”等200余位自媒体大V。
◆ 团队小伙伴们
内容和流量都不用担心,接下来,他似乎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生产短视频即可。但究竟要做什么内容呢?
王梓骏挺认可对方关于从美食领域起步的提议,毕竟“最省钱”。但早已粉丝成群的“日食记”和“厨娘物语”是他们面前的大山,“既然短时间不能翻越,那就要避其锋芒,放弃综合类美食拍摄,专注没有竞品的空白领域”。
爱喝酒的两人首先想到了酒类饮品,在各类食品制作短视频遍布的情况下,他们居然一时没有发现饮品类相关内容。“大家好像忽略了喝的东西。”
回到深圳后,王梓骏和赵聪立刻着手筹备短视频制作工作。两人于去年7月开始负责“蜂群文化”旗下子公司“蜂群影视”业务,前期以孵化短视频矩阵为主。
首当其冲的是饮品品牌“一杯”。在专注互联网的“蜂群文化”待久了,王梓骏自认也稍稍有些“网感”,明白目标受众群体或许以90后、95后为主,他们关注实用性和趣味性。
因此,他首先想到的是推出展示酒类制作流程的快剪向短视频,操作要简单并便于上手。追逐热点必不可少,于是年轻人喜欢的饮品也被陆续覆盖。最终,“一杯”包括了酒类、软饮、甜品等制作内容(如鸡尾酒、奶盖茶、可乐和雪碧改造)。
对王梓骏来说,短视频的创作并不是问题。或许他在后期剪辑上还有个摸索过程,要适应年轻人的观看习惯,他想表现出一种充满活力的欢快感,并将节奏把握得当。“有些类似广告,但又不太一样。”另外,光线、背景、拍摄角度等细节也需在后续调整改进。
◆ “一杯”拍摄现场
第一批啤酒改造的快剪视频上线微博账号后,王梓骏很快便觉得无趣起来。当时,上线后的推广采用了“大号带小号”的方式,“我的前任是极品”、“豆瓣说”等大V纷纷帮助点赞或转发,“一杯”关注量在4~5日可增长1万~2万。
但在他看来,粉丝增长速度还是有些慢,“和制作付出的精力不成正比”。同时,那个无法描述清楚的“网感”也在提醒着他,想取悦年轻的网民,除了展现实用性,还要涉足与情感相关及趣味性内容。
王梓骏和赵聪讨论后决定以此为方向做些更好玩的内容。诸如找一部经典电影为其制作一杯酒、为12星座调一杯酒。那时,他还发现很多短视频栏目并没有人物出现,“但有人物、有情感,才能引起共鸣,粉丝粘性高张粉也快”。
“一杯”的新栏目就此诞生。他们将团队的一个制片人推到台前,打造了一个帅气的“小马”形象。借她之口吐槽一些网络话题,例如教男生在女孩子大姨妈时的正确做法,而不只是说“多喝热水”。据王梓骏介绍,当期视频便有1万~2万转发量。
上线3个月后,“一杯”已形成了稳定的内容体系,包括快剪、“小马”吐槽、深夜一杯等系列。单个视频制作周期为2~3天,成本控制在2000~3000元。
至此,“一杯”的打样定向工作已基本完成,每周三次更新,每期点击量最少300万~500万。他可以把该品牌的运营工作放心交给团队中的其他小伙伴,然后挖掘新方向。
于是,在美食领域,有了专注汤品的“汤店”和制作中西面点的“麦馆”;在金融方面,有了“那些关于钱的事”;在教育领域,今年年初新推出了“凯蟹琳and塞巴虾”;还有专门提升流量的泛娱乐类品牌,“那些不敢说的秘密”(匿名树洞投稿)和“小学生看世界”(对小学生的主题街访)。
这个短视频矩阵还将继续丰富下去。王梓骏想得明白,帮转大V能带来足够的流量,他要做的就是不断推出优质内容。
而盈利模式早已验证。在垂直领域寻找空白方向,生产短视频内容,采用“大号”帮转方式使“新号”成为“大号”,受邀入驻秒拍、美拍等短视频平台,同广告客户合作,然后再拓展新的方向,继续滚雪球一样向前发展。“只要有源源不断的流量就不缺变现方法,而且越到后来利润越高。”
虽然盈利方式还有些单一,现主要为承接广告(软植入或品牌露出)。根据粉丝数量、活跃度、品牌定位差异,旗下短视频收费不同,同时团队也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定价。
除此之外,王梓骏还尝试了电商方向。例如“一杯”店铺中出售相关酒类饮品,即将上线的“汤店”店铺会出售汤料,并计划与美团外卖合作为白领线下送汤。
他的优劣势很明显。在粉丝群中,95后占大多,这注定其消费能力有限,客单价维持在100元左右。但相比传统电商品牌,掌握粉丝的他拥有更高的消费者信赖度。
一切还有待他探索。现阶段,通过广告和电商,“蜂群影视” 短视频板块可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该业务稳定下来后,王梓骏终于可以精神一振地再次筹备起拍摄短片。今年6月,蜂群影视完成2000万元A轮融资,公司正式独立发展,迷你剧成为团队新的业务拓展方向。
目前,《不过是分手》迷你剧(单集时长3~5分钟,一季共9集)已拍摄完毕进入后期制作阶段,预计于今年9月下旬上线。接下来,团队将陆续推出3~4部迷你剧。
在王梓骏的规划中,短视频和迷你剧“两条腿走路”的同时,他还打算在网络综艺、网剧等方面做些文章。
编辑 付文学 校对 徐茂祝
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铅笔道微信客服号铅笔道大芯芯(微信id:qianbidao2017)获取授权资质,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金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