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工业智联网:AI赋能·智联世界”2019国家智能产业峰会,将于2019年1月10日-11日在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届时,围绕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智慧医疗、区块链、智慧教育、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等八大领域的相关技术研究、产业化创新应用等热点话题,包括多位院士在内的知名学者、业界精英和政府代表将作出针对性解读,共同论道智能产业发展,共话智能产业未来。
为了深入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精神,促进我国智慧医疗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19国家智能产业峰会定于2019年1月10日在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同期举办“智慧医疗平行论坛”。本次论坛以“聚焦智慧医疗,共绘健康蓝图”为主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侯增广任论坛主席,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苟超任论坛联合主席。论坛聚焦大健康、智慧医疗、精准医疗、健康管理与大数据等热点领域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医疗科技领域最新方向,为我国智慧医疗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目前智慧医疗平行论坛全体嘉宾信息及报告内容已出炉,包括:欧洲科学院院士、澳门大学讲座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陈俊龙,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连勇,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侯增广,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兼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程洪,天津眼科医院副院长、南开大学和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雁,亚太痛风联盟主席、泰山学者、山东省痛风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李长贵,青岛中科智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兼CEO、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平行医学影像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翟红波等。诚邀科研机构、医院、健康管理企业、医药企业、技术方案提供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代表出席,共享智能科技盛宴。
陈俊龙
欧洲科学院院士
澳门大学讲座教授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
报告题目:智能医疗:新型智能感知在行为情感的理解
报告摘要:“健康中国”战略在2015 年政府报告中被提出,突出强调以人健康为中心,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通过综合性的政策举措,实现健康发展目标。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服务和医疗设备等迅速的发展,以健康数据为核心内容的新一代智能感知和行为理解方法的研究,将成为新科技和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引擎,有望为人类的健康发展带来更大的突破性的进展,也会成为未来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力量。
本报告讨论在跨模态的开放环境中,通过新型传感技术,重点开展基于建模和智能感知,研究基于宽度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的新型智能算法,探索跨模态大数据的高效感知、分析、理解与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同时在典型复杂疾病中,以抑郁症为研究例子,展开系统验证,为揭示典型复杂疾病的发生机理及干预机制、构建临床诊断指标及模型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嘉宾介绍:陈俊龙,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千人学者、国家特聘专家,澳门科协副会长,澳门大学讲座教授,科技学院前院长。 陈教授是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 Fellow、国际模式识别 IAPR Fellow 、国际系统及控制论科学院 IASCYS 院士、 自动化学会、及香港工程师学会(HKIE) Fellow。陈教授现任IEEE系统人机及智能学会的SCI期刊主编(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曾任该学会国际总主席 (2012-2013)。陈教授主要科研在智能系统与控制,计算智能,混合智能,数据科学方向。在2018年“计算机科学学科” 高被引用文章数目学者中 全世界排名在前 17名,也是Clarivate Analytics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陈教授的科研包括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在人工智能方向的科研,以及多项澳门科学基金委的资助, 并获得两次澳门自然科学奖。陈教授获 IEEE 学会颁发了 4次杰出贡献奖,是美国工学技术教育认证会(ABET)的评审委员。 澳门大学工程学科及计算机工程获得国际【华盛顿协议】及【首尔协议】的认证是陈教授对澳门工程教育的至高贡献。担任院长期间带领澳门大学的工程学科及计算机学科双双进入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200名。2016年他获得了母校美国普度大学的杰出电机及计算机工程奖。2018年他获得了IEEE系统科学控制论的最高学术维纳奖(Norbert Wiener Award)。
连勇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报告题目: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Embedded AI Chip in the Era of Intelligence Internet-of-Things
报告摘要:Internet-of-Things (IoT) is the inter-networking of physical devices, vehicles, buildings, and objects with embedded sensors. It is estimated that by 2020 there will be more than 50 billion IoT devices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Nearly $6 trillion will be spent on IoT solutions over the next five year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on the other hand, is intelligence demonstrated by machines that work and react like humans. The combination of AI and IoT gives birth of Intelligence Internet-of-Things (I2oT). I2oT devices differ from IoT devices that not only they sense, store, transmit data but also analyze and act on data, i.e. the I2oT device makes a decision or perform a task similar to what a person could do. The enabling technology for the I2oT device is embedded AI. This talk will cover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embedded AI chip. The focus is on the energy efficient system architecture that utilizes the event-driven signal representation. The event-driven signal representation enables data compression at the input source,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power for data transmission and processing. We will show by examples that the event-driven system significantly improves energy efficiency and is well suited for I2oT applications.
嘉宾介绍:连勇,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及数字信号处理、生物医学电路和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290余篇,其中60余篇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曾获 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最佳论文奖,新加坡工程师协会最高工程成就奖等20余项重要奖励。连勇教授还是IEEE Circuits and Systems (CAS) Society主席,IEEE会士委员会委员、技术活动委员会委员。
侯增广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报告题目:康复机器人
报告摘要:老龄化社会对康复机器人有巨大需求,目前的智能康复机器人距离实用化尚存在一定距离。本报告将讨论康复机器人设计、康复机器人的主被动康复训练方法等相关问题,探讨如何将智能机器人技术等应用于临床康复,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嘉宾介绍:侯增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入选者,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杨家墀科技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Outstanding Paper Award。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Neural Networks》、《控制理论与应用》等期刊编委。
程洪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
“一带一路”智能康复产业联盟理事长
报告题目:外骨骼机器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报告摘要:外骨骼机器人能够帮助截瘫患者站立行走,并改善骨质疏松等症状。在生物力学、控制科学、机械设计等技术的有机融合下,外骨骼技术逐渐成为国际医疗机器人领域的前沿热点。本报告首先介绍国内外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其次介绍穿戴者-外骨骼机器人之间的物理人机交互和控制算法,通过增强学习算法可提升外骨骼机器人对环境适应性和穿戴者个体适应性。最后将介绍电子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AIDER(AssItive DEvice for paRalyzed patient)及其临床应用。
嘉宾介绍:程洪,博士/教授/博导 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发表论文110篇,其中顶级会议和SCI 论文共50篇。与郑南宁院士合编自动化专业教材《数字信号处理》。独著springer 英文专著2部,下载超过3.6万次。2017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申请发明专利110项,其中授权56项,16项已转化并实现产业应用。自2011年至今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围绕截瘫患者站起来的助行装备研制,目前主持研制出了四代助行外骨骼系统。第三代系统实现了辅助截瘫患者平地行走功能,第四代系统实现了上下楼梯和智能意图识别。2015年9月,第三代外骨骼系统辅助截瘫患者林寒在全国第九届残运会上站起来并进行了火炬的传递,践行了“科技助残”的理念。目前,已经完成了超过20家医院以及超过200例的脊髓损伤患者的用户体验和临床测试工作。2018年10月19日,获得了第三代助行外骨骼系统CFDA注册证。所领导的团队及产业化得到包括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机智过人、走近科学等超过10家国家级媒体的广泛深入报道。
王雁
天津眼科医院副院长
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
美国东南大学/美国太平洋大学客座教授
报告题目:AI在角膜屈光手术的最新应用
报告摘要:人工智能是近两年来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人工智能不仅仅在计算机、国防、理工等学科应用,并且早已经渗透到生物医药领域。既皮肤医学、影像学专科之后,眼科学在AI应用方面也取得重要突破。角膜屈光手术是矫正屈光不正的重要方式之一,术前设计Nomogram参数影响屈光手术矫正效果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应用机器学习将专家经验总结提取,借以辅助更多医生设计手术方案,惠及更多近视患者。本次发言结合我国屈光不正现状和医学人工智能发展情况,对AI在眼科的应用研究以及最新进展予以详细阐述。
嘉宾介绍:王雁,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美国东南大学、美国太平洋大学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眼科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视觉健康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专家委员,卫生部上岗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科研课题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担任国际学术期刊Ophthalmology, IOVS, JCRS, BJO等十余个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中华眼科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华眼视光杂志》等多个学术期刊编委,主编并由人卫出版社出版的《波前像差与临床视觉矫正》《飞秒激光手术学》等专著,参编著作20余部,英文专著8部。国际ARVO,ESCRS,ASCRS会员。荣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亚太眼科杰出贡献奖”“海河医学学者”“中华医学会奖”等多项奖励及荣誉。
李长贵
亚太痛风联盟主席
泰山学者
山东省痛风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报告题目:平行痛风诊疗系统及其应用
报告摘要:痛风病已继糖尿病之后的又一新生常见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国在该病诊疗方面起步较晚,广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基层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极易出现误诊、误治等临床问题,亟需提高痛风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的有效性。据此,平行痛风诊疗系统基于平行智能理论与痛风领域顶级医疗专家的诊疗经验的结合,构建了精准化的痛风诊疗模型;通过学习、计算、模拟,应用到痛风病的临床诊疗实践中,辅助医生标化痛风诊疗路径,规范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治疗,科学有效地实施患者教育,为痛风病的临床诊疗开辟了新路径。
嘉宾介绍:李长贵,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导师,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科技部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首席科学家, 亚太地区痛风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高尿酸学组执行组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高尿酸与痛风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兼痛风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山东省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省痛风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山东省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代谢病科主任,青岛大学代谢病研究院院长,全英文期刊《Gout and Hyperuricemia》杂志主编,《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中华内科杂志》和《中华糖尿病杂志》特约审稿人。李教授主要从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与面上项目等研究项目;发表《Nat. Commun.》、《Kindey Int》等SCI论文60余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山东省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青岛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项。
翟红波
青岛中科智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兼CEO
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
平行医学影像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报告题目:平行智能在乳腺癌影像分析上的应用
报告摘要:乳腺癌是女性第一大杀手,发病率增速快,市场空间巨大。早期筛查能够有效降低临床手术所耗费的社会医疗资源和成本。由于AI技术可以快速分析海量医学影像、大幅降低专科医师的工作负担、提高对癌症的识别率及诊断精度,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目前已经被业界广泛开发并应用。我们利用平行智能(Parallel Intelligent)技术在真实的乳腺钼靶X线图片上生成了大量仿真乳腺钼靶X光图片以及带细标注分割图片,对提高乳腺癌肿块影像分析上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平行智能的主要优势为:1)利用较少的数据量获取更大的学习能力;2)闭环实时完善、优化系统,具备终极处理复杂系统的能力。本报告对平行智能的概念、原理、及在乳腺癌影像智能分析上的产业应用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嘉宾介绍:翟红波,青岛中科智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兼CEO,青岛智能产业研究院平行医学影像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他曾长期担任美国加利弗尼亚大学旧金山医学院(UCSF)副研究员和博士后主管。他在创办高科技企业,公司管理,产品研发等商业领域里有着超过 25 年的丰富经验。发表科学论文 120 篇以上,并担任专业著作《皮肤病毒理学》(Dermatotoxicology)(第六版、第七版、及第八版)的主编(Senior Editor)。翟红波教授在其医学相关的研究领域里拥有多项发明专利。是 2003 年国际尼欧斯-赫尔特 (Niels Hjorth Prize)科学成就奖的唯一得主。他同时还是美国和国际上多家科技刊物例如《英国皮肤病杂志》、《皮肤病专家评论》、《国际制药学杂志》等专业杂志的审委会成员。他还担任美国国务院下属的科研机构“国际科学技术中心(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和“加拿大 Manitoba 省卫生研究理事会(Manitoba Health Research Council MHRC)”的项目评委。他曾任第四届中美 21 世纪医药高峰论坛的执行委员会委员。翟红波教授毕业于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1990年初应邀前往欧洲进行科学技术合作研究。1993-1997 年在美国加利弗尼亚大学旧金山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 年至 2012 年担任加利弗尼亚大学旧金山医学院项目主管。
智慧医疗平行论坛汇聚智慧医疗领域著名学者、顶级专家和业界精英,交流分享最新技术成果和应用案例,围绕中国智慧医疗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趋势、互联网+时代的移动医疗投资机会、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医疗中的创新应用等热点议题进行探讨,为行业提供最有价值信息分享和前瞻性预测,共同推动智慧医疗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诚挚邀请业界同仁莅临2019国家智能产业峰会!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进行快速报名!
学会秘书处 供稿
往期文章推荐
🔗【重要通知】中国自动化学会关于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
🔗【重要通知】关于征集2019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的通知
🔗【全国学会优秀改革案例汇编】学会治理结构与治理方式:会员(代表)大会
🔗【NIIS2019】大咖齐聚共绘健康蓝图,2019国家智能产业峰会智慧医疗平行论坛即将在青岛召开
🔗【全国学会优秀改革案例汇编】学会治理结构与治理方式:理事会(常务理事会)
🔗【NIIS2019】创新驱动发展,智造引领未来 ——2019国家智能产业峰会智能制造平行论坛即将在青岛召开
点击“阅读原文”进行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