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考古学(ID:waitouyang)
作者:歪头羊(ID:yangwilliehit)
排版:妮子小菇凉
预算只有5000元!
假如你是1986年无锡市旅游局长
你能通过营销,将境外游客年同比提升30%么?
穿越回1986年,考古时任无锡旅游局长冯惠群如何创造营销奇迹
一、找对人
日本,欧美,东南亚各个客源国差异很大
日本是中国第一大客源国,占三分之一
日本同无锡距离近
而在改革开放之初,外国人认为中国非常落后
通常是青年男性,来中国“探险”
SO
营销目标就是
年轻日本男性
二、选对位
1985年,473位游客来到上海,选择周边城市一日游时,投无锡一票的仅有23人,而450人选择苏州
23:450
为什么游客都要去苏州?
因为《枫桥夜泊》这首诗,在日本小学课本里就有,人人都会背
甚至《枫桥夜泊》清朝时在日本就火了,清代大师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说:“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造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
时任无锡旅游局长冯惠群想
“唐代诗人张继的诗,距今都将近1300年了,日本人还记得
现在,唐诗不如音乐流行,那如果写一首日本人都喜欢的歌,也一定不亚于那首诗”
SO
营销的手段
不是广告轰炸,也不是名人代言
而是流行歌曲
三、说对话
当红明星肯定是请不起的
那就从“文艺”(便宜)的词曲作家入手
无锡旅游局长冯惠群瞄准了顶级词曲作家中山大三郎
中山大三郎之前也为邓丽君做了几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不仅水平高超而且对中国态度友好
中山大三郎还是多家电视台的主持人,自带流量
冯惠群局长花了5000块,邀请中山大三郎来无锡畅玩五天
吃了几顿无锡船菜,喝了几瓶二泉黄酒
临别时,冯惠群局长提了三个需求
第一、突出太湖
给游客营造一个有代入感的场景
(用过硬的核心产品吸引)
第二、歌词提到无锡三次
提升无锡的知名度,而且反复多次,容易让人有记忆
(契合3+Reach的概念)
第三、歌词要提示怎样从日本到达无锡
明确转化路径
(符合《引爆点》中附着力法则)
四、AB-test
中山大三郎回国后一个星期,一首为量身定制的《无锡旅情》出炉了
但在审歌时,中方有领导认为中国景需由中国曲风才相配
在双方观点相持不下的情况下,由领导做主,请中山大三郎先生采用江南曲调创作了另外一首歌,这就是《清名桥》
1986年7月2日,《无锡旅情》和《清名桥》两首歌曲发表会在日本东京召开
结果,《无锡旅情》一炮而红,但同时发表的《清名桥》却没能流行起来
“在那陌生的异国他乡,想起了你啊忍不住流泪……我已迈上了中国的旅程,从上海过苏州,坐上火车,驶向太湖畔,水乡无锡”
年轻的男歌手,歌颂爱情中迷茫的男青年的异国之旅
不仅旋律优美,故事也带给人无限遐想
1986年9月21日,ABC音乐出版公司将《无锡旅情》制成唱片
当天便创造了日本音乐作品首日发行1万张的最高记录
当年突破130万张,盛况堪比70年代的山口百惠
日本的六家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放了半年
不久成功入选日本春晚NHK红白歌会,并获得金奖
尾形大作一炮而红
动听的无锡旅情,不仅带来了日本游客,还带来了日本投资
无锡成为了“日资高地”
到2016年底,日本在无锡投资的企业超过1200家,累计总投资额达138.4亿美元。索尼、松下、东芝等38家财富500强企业在无锡投资了88个项目,领先全国
当年,索尼公司总经理在来华投资之前问了一句话:
「是《无锡旅情》中的那个无锡吗?」
营销的第一重境界:达成数字
日本游客年同比增长30%
营销的第二重境界:构筑品牌
93年在日本的调查,通过歌曲知道无锡的占76%,想到无锡旅游的占43%
营销的第三重境界:塑造文化
以歌会友,以花传情
30年的营销,未来还能继续
而如今,有谁会做超过3年的营销呢?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留言并且推荐给你的好友。
本文由互联网考古学(ID:waitouyang)发布,授权互联网早读课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