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1
这是那天给信科暑期课堂的同学做《中国芯、世界梦》讲座的结尾:你为什么要到北大来?因为这里有一批和你一样有梦想,从北大出发,赢得全世界的人,我举的例子就是北大数学2000级黄金一代的经典照片:18年前北大数学系本科生的一张青涩合影,图中的六个人都成长为了世界数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位是:获得2018年科学突破大奖的恽之玮和张伟(未在照片中,2000级本科生)还有获得了中国未来科学奖的许晨阳,他们三个不仅拿了各种国际大奖而且于2017年同时拿到了MIT数学系正教授的聘书(2018年秋季学期将在MIT再聚首),成为传遍全球的数学界佳话!
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位数学大神的学术成就吧:
恽之玮人称“恽神”,2000年他满分获得第41届IMO金牌并保送北大;本科生期间,数学专业课19门100分,7门99分,其中不乏大一时便已修过的高级课程;大一上学期学完抽象代数,大三读完哈茨霍恩的《代数几何》,看理论书籍感觉就像阅读小说;每天研究10小时以上的数学而不觉疲倦……恽之玮回忆道:“我的大学生活很快乐,因为可以用所有的时间来学数学,而且是向深度学习。”2004年毕业后,恽之玮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时,年仅30岁的恽之玮因其在“表示论,代数几何和数论等方向诸多基本性的贡献”获得SASTRA拉马努金奖。
张伟是恽之玮的本科同学,他的经历同样不一般:2000年保送至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4年毕业。2010年,张伟因其在数论、自守形式、L函数、迹公式、表示论和代数几何等数学的广泛领域,做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获得SASTRA拉马努金奖。
许晨阳,1999级,发展了极为深刻的理论和突破性技术,解决了代数几何学中很多不同领域的重要问题,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拉马努金奖、未来科学大奖等奖项接踵到来。
再看看这张年少青涩的合影,18年,一个多么励志的故事啊!18年前风华正茂的懵懂少年在北大未名湖边因为挚爱的数学相遇,18年后,执着于数学梦想的他们终于成为了数学界别人仰视的高峰!而且,这一次是集体爆发,2000级前后的诸多同学都在数学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刘若川,1999级,北大数学系教授,p进制霍奇理论研究的的世界级专家之一;
袁新意,2000级,2000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获得者,2008年博士毕业那年第一个获美国克雷研究所研究奖的华人,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教授。
肖梁,2001级,因出色的研究工作获西蒙斯基金会奖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
朱歆文,2000级,2009-2012年在哈佛大学任教,2016年在加州理工学院晋升为教授,2014年被授予2013-2014年度美国数学学会百年纪念奖,该奖每年由美国数学学会颁发,仅授予杰出的获得博士学位3-12年的年轻数学家(近几年均只授予一人)。
2001级的鲁剑锋也是极优秀的青年学者,获得了斯隆研究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职业生涯奖、美国数学及其应用学会IMA奖等多种奖项。
……
真心为这些取得骄人成绩的青年数学家们感到高兴!兴奋之余,更觉得2000级数院的集体成才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中国从来不缺聪明有才的孩子,每一届的奥赛金奖和他们同期的小伙伴们在智力上都具有成为顶级人才的潜质,但是之前的若干年,我们真的没看到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成为这样的顶级人才,而这一次的集体爆发,究竟是什么在起主要作用?
学生自身的超强素质自然没有话讲
老师的教育也不会与之前有太大差别
学校的条件也不会有革命性的变化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他们成才的道路上起主要作用呢?
我感觉是一流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激励在起主要作用。
正如99级的刘若川回忆道:“大学时代交流比较多,我记得许晨阳和我,还有恽之玮、朱歆文,曾经一起学习Hodge theory和代数几何的内容。”可见,这些天赋异禀的同学在互相激励,学习研究数学的激情在他们之间激荡,形成了能量巨大的小宇宙,其中,恽之玮、张伟、袁新意、吴忠涛、刘志鹏、朱歆文等都是2000级的本科生,恽之玮、张伟、朱歆文和袁新意等四人的友情更是持续了十几年。
恽之玮和张伟的采访也印证了这个影响:
恽之玮说:“如果说我们2000级以及邻近的1999级、2001级几届有什么特别,那就是学代数数论、代数几何方向的学生开始多起来了。在此之前,学习分析、几何等方向比较多,这是由于国际前沿的代数数论、代数几何传播到中国比其他方向晚的缘故。到我们上大学的时候,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比如有国际专家讲课的暑期学校)和互联网的普及,我们逐渐感受到了这几个博大的学科,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几个关系密切的同学都选择了相同的大方向。也许“转型一代”对我们而言是更符合事实的说法。”
张伟则直接谈了自己受同学的影响:“我感觉自己很幸运,和很多朋友一起可以相互砥砺。数学研究一方面需要一个人自己独自思考,另一方面与同行的交流也举足轻重,尤其是要理解领域内新产生的想法时。”
知名数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张寿武(也是张伟的博士生导师)的话则是对他们同学情谊和互相促进的最好总结:“厉害就厉害在他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他们有什么东西不懂,就马上打电话给同学,同学也是另一行的高手,马上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他们之间不是相互竞争者,而是合作者。尽管他们的数学品味相同,但风格各异,常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在研究工作中互相促进、互相支持,不断的相互促进与挑战。”
可见这种在本科阶段的深度学习和同窗情谊,为他们今后在数学之路上的砥砺前行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容易就形成合力爆发巨大的能量,也可以说是一批天赋异禀的有志青年之间多年的激励和促进成就了北大数学的“黄金一代”。
明天,2018年8月1日,世界数学大会ICM即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被邀请做45分钟报告的12个华人数学家中8个是北大的(名单附后),其中就包括数论方向的张伟、代数几何方向的许晨阳和恽之玮,非常值得期待,当然更希望他们中有人能登顶数学的巅峰:获得这一次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茨奖!
为北大数学的青年才俊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期待在各个领域都早日出现这样的黄金一代并延续N代!
附ICM2018大会的8位北大邀请报告人简介:
张平文,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许晨阳,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04年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长江学者。2016年度拉马努金奖获得者。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2018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尤建功,1989年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起历任南京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长江学者,2016年起任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
汤涛,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获英国利兹大学数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8年执教于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1998年加入香港浸会大学,2003年任数学讲座教授。2015年5月回到国内工作,任南方科技大学教授。
金石,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乔治亚理工数学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00年起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授,他还于2009年起兼任上海交通大学红杉中国讲席教授。
何旭华,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0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现为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
恽之玮,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09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6年历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耶鲁大学教授,2018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张伟,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0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并将于2017年9月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来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9-1126903.html
-END-
专 · 知
人工智能领域主题知识资料查看与加入专知人工智能服务群:
【专知AI服务计划】专知AI知识技术服务会员群加入与人工智能领域26个主题知识资料全集获取。欢迎微信扫一扫加入专知人工智能知识星球群,获取专业知识教程视频资料和与专家交流咨询!
请PC登录www.zhuanzhi.ai或者点击阅读原文,注册登录专知,获取更多AI知识资料!
请加专知小助手微信(扫一扫如下二维码添加),加入专知主题群(请备注主题类型:AI、NLP、CV、 KG等)交流~
AI 项目技术 & 商务合作:bd@zhuanzhi.ai, 或扫描上面二维码联系!
请关注专知公众号,获取人工智能的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