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评审成就创新初心 ——把握“三评”要求 练好“相马”内功

改革关乎国运,创新决胜未来。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三评”即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是科技改革的“众矢之的”。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科技评价体系的改革目标,打出了深化“三评”改革的“组合拳”,画出了建设良好创新生态的“路线图”。再好的改革举措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落实,终将是“客里空”。评审专家在评审体系中既是执行主体也是受评客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伯乐”,因此评审专家准确把握“三评”改革的政策要求,练好“相马”基本功,用“心”使用好科技评价的指挥棒,对于评价政策精准落地、科研资助精准发力至关重要。


做好评审要有报国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科研投资是对国家未来的战略性投资。评审绝不是简单地分配经费,而是为国家科技发展出谋划策、择优选贤,下好事关全局的“先手棋”。评审专家要葆有家国情怀, 站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握大势,谋划大事,以“计利当计天下利,谋事当为万世谋”的气度和胸襟播撒科学希望的种子,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做好评审要有求真之心。爱因斯坦说过,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加难能可贵。在评审中评审专家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按照“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的资助导向,多问一句、深想一层,审慎评阅申请资料,细心甄别创新意义大不大、科学问题明不明,通过求真的拷问在心灵上实现与申请者的隔空交流,从而在科学研究价值上给出负责任的判断。求真评判就要以科学事实为依据,坚决克服简单数“点”、片面以“帽”取人的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倾向,把敢于开拓科学前沿和善于解决“卡脖子”科学问题的项目选上去。

  

做好评审要有包容之心。创新的思想往往不容易达成共识。巴巴拉·麦克林托克虽然当年已是声名鹊起的知名学者,但当她发表《移动的控制基因》之后,因其学说远远超越时空而为主流遗传学界摒弃多年。相反,知名建筑设计师约恩·乌松要幸运多了。虽然他的悉尼歌剧院设计方案在设计竞赛预选阶段就已被大多数评委“枪毙”而出局,但独具慧眼的建筑大师埃利儿·沙里宁最终硬是从一堆废纸中将其找出来并说服其他评委,从而使其在231个竞争对手中拔得头筹,使这一独具匠心的构思和超俗脱群的设计得以流芳百世。有条理的怀疑精神是科学共同体的特质。评审专家既不应盲目接受,也不应简单怀疑任何新的思想,而应负责任地以开放的心态评价其他科学家的科研思想。因此,评审专家要善于运用辩证的观点,既要提出完善的建议,更要善于在创新的可能与不可能之间把握好呵护的平衡,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鼓励科学家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自由畅想,使重大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和交叉学科创新有破茧成蝶、梦想成真的机会。

  

做好评审要有公允之心。古人云“公其心,万善出”“有公心必有公道”。公平公正是任何评审工作的底线,也是广大科研人员广为关注的焦点话题。人有群、学有派本身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在评审这一公权力的运用过程中必须要越派超群才能取信于科学共同体、立信于全社会。否则,不加以约束的人情就会引发科研生态环境的恶化。要自觉执行有关利益回避规定,确保评审过程的程序正义。自觉抵制“圈子”现象,秉持一颗公心,拿准一把尺子,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招呼”所乱,切实维护科研诚信,弘扬科学精神。今年科学基金建立了申请人、评审专家、依托单位和基金委管理人员四方承诺机制,目的就是营造风清气正的评审环境,培育“守信者畅通无阻,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诚信文化。

  

管理部门要改善软硬件环境,为评审专家建好“相马场”,探索建立“负责任+计贡献”的评审机制,确保“用心”评审取得切实成效。要遵循科学研究规律,始终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方针,最大限度发挥科学共同体同行评议作用。增强评审专家追求真理、服务国家的责任感,使其意识到作为评审专家,就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担当起为国家科技进步择优选贤的重任。同时,要建立评价机制,将专家评审计入学术贡献,调动其参与评审的工作积极性。完善专家诚信记录和责任追究制度,倡导评审专家签订诚信承诺,明确行为规范,划定行为底线,鼓励评审专家自觉抵制科研不端行为,发挥科学界对评审专家的监督作用,对出现严重失信行为的专家实行“一票否决”。建设集中统一、标准规范、安全可靠、开放共享的评审专家库,完善入库标准和遴选规范,把为人正派、学术卓越、甘于奉献的专家遴选到评审专家队伍中来。

  

深化“三评”改革是推进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树立正确科研评价导向、优化科研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只有各方上下齐心,共同发力,才能打造河清海晏的评审环境,使评审向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专业化、透明化方向稳步迈进,才能在全社会营造出潜心研究、追求卓越的浓厚科研氛围,让科研人员吃下“定心丸”,才能开创广大科技工作者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蓬勃发展局面,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科学报

-END-

专 · 知


人工智能领域主题知识资料查看与加入专知人工智能服务群

【专知AI服务计划】专知AI知识技术服务会员群加入人工智能领域26个主题知识资料全集获取欢迎微信扫一扫加入专知人工智能知识星球群,获取专业知识教程视频资料和与专家交流咨询


请PC登录www.zhuanzhi.ai或者点击阅读原文,注册登录专知,获取更多AI知识资料

请加专知小助手微信(扫一扫如下二维码添加),加入专知主题群(请备注主题类型:AI、NLP、CV、 KG等)交流~


关注专知公众号,获取人工智能的专业知识!

点击“阅读原文”,使用专知

展开全文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